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16/4308635.html
热带气旋(TC)强度是决定其致灾严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表明,TC生命史最大强度往往随着其生成位置、移动路径以及生命史长度而变化。在西北太平洋,强TC(包括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大多生成于偏东南海域,而弱TC(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以及台风)的生成位置则更靠近海岸线,主要分布在南海和菲律宾海附近,其生命史也偏短。
近期,上海台风研究所余晖研究员团队和复旦大学吴志伟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不同强度TC季节活动差异的可预报性来源研究,并在美国气象学会期刊JournalofClimate上撰文指出(Jinetal.a):上述强、弱TC的活动特征分别与西北太平洋海域低层涡度场的两个主要模态紧密联系(图1)。当正涡度中心活跃于西北太平洋偏东南海域时,强TC偏多(第一模态,图1a);而当正涡度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并主要控制我国南海及菲律宾附近海域时,弱TC偏多(第二模态,图1b)。
图1.西北太平洋低层(hPa)相对涡度场的经验正交函数主模态及强(a)、弱(b)TC生成位置,实心点为平均生成位置。
从可预报性来源看,强TC主要依赖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热带外太平洋海温的分布,而弱TC的变率则受到海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除前人研究已提出的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作用外(Zhanetal.;金蕊等),该研究发现前期冬春季大西洋三极型海温信号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图2):冬末春初大西洋三极型海温的正位相通过云辐射反馈以及冰雪反照率等作用,使巴伦支海海温持续偏暖并维持到台风季,进而激发向下游的大气遥相关波列。受其影响,华北-日本地区由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其南侧南海-菲律宾附近海域则受气旋性环流异常的控制,对流发展,有利于TC生成(Jinetal.b)。由于该类TC生成位置靠近海岸线,生命史偏短,往往表现为弱TC。
图2.大西洋三极型海温信号影响弱TC频数的概念模型
该研究基于ENSO、印度洋海温和初春大西洋三极型海温,构建了针对弱TC频数的经验预报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其预测能力较单纯基于热带信号(ENSO和印度洋海温)的模型提升了42.5%(图3)。
图3.弱TC频数经验预报模型的回报值对比。黑色实线为观测中(-年)弱TC频数的标准化序列。蓝色实线为基于热带信号(热带印度洋海温和Ni?o3.4指数)所建模型的回报值。红色和绿色实线是在热带信号基础上,分别添加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和北太平洋海温信号建模所得回报值。
论文信息:
JinR.,H.Yu,Z.Wu,andP.Zhang.,a:ImpactoftheNorthAtlanticSeaSurfaceTemperatureTripoleontheNorthwesternPacificWeakTropicalCycloneFrequency.JournalofClimat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