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美国简史:军事长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关键词:《布鲁塞尔条约》、华沙条约组织
前因:《布鲁塞尔条约》
年,西欧5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加强西欧联合防务,应对苏联的威胁。
▲《布鲁塞尔条约》
后果:华沙条约组织
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作为对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回应。
▲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峙形势图
过程始末
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年8月25日,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成立了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以便协作防卫,应对苏联的威胁,这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一年前,西欧几国就试着在军事上结为一体。
英国联合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商定在受到攻击时各国相互援助。但这远不足以让他们高枕无忧,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果和西欧起冲突,优势极大。
他们便找来美国做帮手,美国也正有此意,这不仅仅是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还可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3月,英国首先行动,拉上加拿大,和美国在华盛顿讨论军事联盟的事,这一谈就是大半年,主要是各国的利益纠葛太复杂了。
华盛顿会议的第一阶段,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利益就不一致。
年7月开始,英、法、比、荷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参加会议,当之无愧的主导者则是美国代表洛维特,会议的一切内容都是按照他的意思进行的。然而,洛维特不可避免地与西欧代表产生分歧。
洛维特很清楚,这些人是想把美国拴在西欧,让美国保障西欧安全。
▲北约组织的扩张
二、各国代表一致通过“华盛顿文件”
最开始,在讨论欧洲的形势时,英法一直强调苏联的威胁就像是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乌云,西欧没有一点安全感可言。两国实际上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减少防务开支,集中力量恢复经济。
美国又岂能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
法国代表特纳显然没有领悟美国的意图,一味强调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可西欧的安全关美国什么事?
英国代表弗兰克斯就换了一种说法,他表示西欧国家与美国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应该共同维护北大西洋国家的安全。
这才是美国关心的,最后,美国获得了主导权,同意组成新联盟,那不是原有的布鲁塞尔条约组织,而是一个新的、更大的防务体系,将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的国家纳入其中,同时,其他国家也可以加入这个新组织。
9月9日,各国代表一致通过“华盛顿文件”。
12月,再次开启的华盛顿会议第二阶段则是协商具体细则。
除了美国代表换成艾奇逊外,其他国家人员保持不变。艾奇逊排除了国会中孤立主义的影响,下大力气促成此次的军事联合。
▲罗伯特·A·洛维特:哈里·杜鲁门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
三、《北大西洋公约》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
艾奇逊希望,新组织的范围还要包括爱尔兰、挪威、丹麦、葡萄牙、冰岛等,这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是分摊风险,有些国家相互之间有些不愉快,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还是同意了。
除了缔约国的范围外,美国对遭遇威胁的国家会提供哪种形式的援助呢?
这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这一点上,英国、法国等欧洲代表有着同一立场,都希望在条约中尽可能明确地说明美国的义务,以便在遭受攻击时迅速得到有力的援助。
但是美国可不会傻傻得再条款上留下把柄。
艾奇逊以国会作挡箭牌,希望把美国的义务规定的越模糊越好。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商议好在面临战争威胁时,美国必须采取武力援助西欧,但具体如何援助,美国保留一定的行动自由。
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年3月15日。
虽然美国有主导优势,但是欧洲各国也不愿任人宰割,双方讨论不休,用了整整8个月才将《北大西洋公约》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
▲迪安·艾奇逊是美国在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奠基者,他克服了国务院中的孤立主义传统,协助杜鲁门总统确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了对日旧金山和约。
四、正式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齐聚华盛顿,正式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出席了签字仪式,对这个条约大为称赞,称它是一个“反侵略、消除侵略恐惧的盾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集体防御组织,欧洲国家借美国力量自保,而美国也正好使用北约追逐自己的利益,我们将在后续的故事继续讲述北约的故事。
▲年4月4日,美国和其他11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结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控制西欧的重要一步,也是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最终形成,与苏联进行全面对峙。
:《世界历史大辞海》《中外战役大辞典》《外国军事人物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