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这个名字有可能会“作古”。因为,已经有人起好了新名字。新名叫北约-中东(NATO-ME)。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总统强烈建议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范围,将中东国家包含在内。他还洋洋得意的说:我已起好了名字,就叫NATO-ME(北约-中东)。另外,他还特别加了句:“多好听的名字啊!”
对于建议将中东国家纳入北约的原因,美国的这位“大统领”如是说:“中东是个很多国家都应该帮忙解决的国际问题,可是,现在的负担全在我们身上,那些“很有钱”的国家反而受益匪浅。而我们美国没有从中得到经济利益和军事支援,这不公平!这样的战争终将结束。”
此前一天,即1月8日,针对伊朗袭击美军基地的问题,他发表了9分钟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美国已经实现能源的独立,我们不再需要中东的石油。北约应该介入中东地区事务”。很明显,美国是要将中东问题“甩”给北约,以便自己从中东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是非之地“抽身”。这本符合他上台后实施的“成本政治”战略,只是,没人能想到他会以“中东加入北约”的方式来“抽身”。如果细细琢磨,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对于美国来说,确也是一举多得之事。
石油是世界经济的命脉,也是美国自身发展和维持霸主地位所必须确保的能源安全战略。所以,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一直将中东地区视为必须掌控之地。因此,美国在中东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军力。发起或参与了多场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因此被称之为中东的“搅屎棍”和“动乱根源”。即便顶着这样的“罪名”,美国依然故我,仍然坚持着一贯的“中东平衡战略”。然而,这一状况却因为美国的一场“能源革命”在悄然改变着,又因为一个商人总统的出现而加速了美国的中东战略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盯上了页岩气。而美国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开展了一场足以称得上“革命”的页岩气开发。依靠强大的科技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美国成为了目前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其价格也只是略高于传统的天然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价格也会逐渐降下来。而开采的环保性和使用的清洁性又注定会使这一新能源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年1月20日,美国新政府上台,由于新一届政府实行了“美国优先”的战略,导致世界局势出现急剧变化。许多“惯性平衡”被打破,世界面临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其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能源独立”所催生的美国“战略大调整”。美国政府放宽了对石油等能源开采的限制,加之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不断成熟,美国已经由一个石油等能源输入国“摇身一变”成为了能源输出国。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产油国和第一出口国。随之,美国进行了战略调整。经济成本催生了“成本政治”,即“美国优先”或“战略退却”。
美国新政府上台时,其外债已达近22万亿美元。如果不能遏制外债的增长势头,美国的未来必然堪忧。所以,美国“优先了”。也就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成本政治”。体现的方式就是“凡事讲成本”,即便是政治问题,即便是盟友,只要不利于美国的利益,美国就不会再做“冤大头”。于是,中东便“首当其冲”了!为了“节支”,美国迈出了从叙利亚撤军的步伐,启动了从阿富汗撤军的程序。并公开宣布美国不再做免费的“世界警察”。这一度被解读为“薅羊毛”和“战略退却”。
其实,美国并不是要从中东“撤退”。因为,从如何一个地缘政治中“退却”都意味着美国将不再谋求世界霸主地位。显然不是。美国从中东事务中“撤退”,其实只是战术性的“策略”。因为,一是美国能源独立后,美国已经不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二是既然中东已经对美国不重要,那就是没有必要再耗费财力维持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所以,美国做出了“拂袖而去”的姿态,目的是逼迫北约接手中东事务。因为北约的许多成员与中东息息相关。这样的话,既减轻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又能没有“牵挂”。这个牵挂就是以色列。
不管是从美国自身的战略需要出发,还是基于犹太势力对美国各领域的渗透和掌控的因素,以色列都是美国无法“割舍”的“心头之肉”。假如美国从中东“甩手而去”的话,以色列怎么办?所以,美国本届政府在上台之初就成立了由库什纳牵头的“巴以问题”专门机构,研讨和制定一个可以使以色列长久立足的方案,如果再配以北约的介入,足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美国之所以提出将中东“扩编”进北约的方案,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以色列“量身定做”。
北约是年4月4日成立,8月24日正式生效的军事集团。主要由北美和西欧的发达国家发起和组建,后又吸收了部分东欧国家。冷战前具有防范苏联之意,冷战中具有对抗华沙集团的功能,苏联解体和华沙集团解散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东扩”了,东扩的目的自然是针对俄罗斯。而现在,美国又开始了扩大北约区域范围的“策划”,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制度”的方式使北约参与保护以色列。二是遏制伊朗在中东的扩张。三是阻止俄罗斯及其他势力在中东方向上的渗透。这三个目的本来是美国自己的战略。而这样一来,美国的负担减轻了,同时还可以腾出精力,财力和军力进行其他方向的地缘政治博弈。可谓是“一举多得”。
之所以有的国家“挤破头皮”想加入北约,无非是基于两点。一是北约条约中第五款的吸引力。第五款是集体防御的“硬性规定”,即如有成员国遭到军事侵略,亦被视为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侵略。这自然会使一些担心被侵略的国家“心动”。二是可以在北约这个大家庭中“混水摸鱼”,减少点军费开支。不过,北约的门槛却不低,并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加入。所以说,即便是将中东国家扩编进北约,符合条件者也寥寥无几。不过,越是这样反而越有“吸引力”,会倒逼中东地区想加入北约的国家改变自己。而在中东地区,最符合加入条件的当属以色列。所以,如果北约扩编到中东的话,第一个获准加入的国家很可能是以色列。
如果以色列和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家加入北约的话,从安全角度讲,以色列更安全了,沙特也会更有底气,那么,此消彼长,伊朗再想扩张或俄罗斯再想渗透就难了。而美国在减少付出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实现自己的中东战略,亦是“一举多得”。这就是美国突然提出北约扩编的根本意图。值得深思,考量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