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为何能成神级电影不同媒介产品

本周末,《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以下简称《星战8》)终于在内地公映了。《星球大战》系列可以称得上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科幻电影品牌,用如今的时髦话来形容,这叫IP。不过这个IP在中国内地的表现,其实是有些纠结的,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一、南橘北枳?并不是

每到《星球大战》在国内公映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文章来普及《星球大战》的知识,包括其世界观设定,还有在西方的影响力等等,却很少挖掘《星球大战》系列的根源,也很少直视这个系列电影在内地不温不火的局面。

1、西方怎么样?

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让“星战”系列重新焕发了活力。从年开始,每年12月底“星战年年见”,三部星战电影呈现出了“毁灭级”的表现力,不仅连续三年霸占北美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且与第二名都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最离谱的是,其他电影吭哧吭哧大半年积攒下来票房成绩,年底“星战”一出就全给你灭了。

就拿最新这部《星战8》来说,年好莱坞年度最高票房一直是《美女与野兽》,人家上映4个月票房攒下了5.04亿美元,结果《星战8》12月15日公映,仅用两周半的时间就拿下了5.4亿,您说气人不?

2、中国怎么样?

作为进口分账大片,内地对于引进如雷贯耳的《星球大战》电影一直是不遗余力的,算上最新这部,国内上映过5部“星战”电影,第一部还要追溯到年的《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战争》。

自从米老鼠让“星战”IP重新启动之后,从年开始,三部“星战”电影全部被引进。

追溯到10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刚刚起步,对于当时的《星战前传》三部曲,国内只从第二部开始引进,这样没头没尾的待遇也是够奇葩的,两部《星战前传》在内地的票房分别为万与万,这个成绩是情理之中。而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拿下了8.1亿的票房,虽然跟该片在好莱坞的狂野表现没得比,但相对而言也算是个“大咖”级别的待遇。

但去年那部外传《侠盗一号》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4.7亿的成绩几乎是前作的一半,要知道该片可是有着甄子丹、姜文等华语明星加盟的“亲华派”电影,对比一个月之后同样有着甄子丹加盟的《极限特工3》的11亿票房,搞得这部拥有“星球大战”四字光环护体的大片很没面子。

3、“普通”的科幻片

究其原因,很简单,“星球大战”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在中国大家就算没有看过《星球大战》,也一定听说过。当时隔多年之后,《星球大战》系列再度来到中国,慕名而来的自然不在少数,所以《星球大战7》才一口气笑纳了8亿票房。

但是多数观众却发现,无论前传也好,正传也罢,大家看过之后多数表示,不明白这样的电影,经典在何处。现在的电影观众早已见过世面,各种新奇的视觉效果和科幻元素都在各种大片中有所领教,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收买。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星球大战》就是一个普通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而已,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很遗憾,这是事实。

所以才有了随后的《侠盗一号》票房“对折”的表现,而就在1月5日,《星战8》首日登场,票房成绩竟然没有打得过“老片”《前任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用“南橘北枳”来形容《星球大战》在东西方的表现吗?这是不对的,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全球化通用的语言,尤其是科幻电影这样强调感官效果的作品,几乎是不存在文化差异的。之所以造成东西方如此差异化的表现,还是在于“趣缘”的形成。

二、《星球大战》在西方是怎样火起来的?

如今《星球大战》的粉丝遍天下,在中国也不乏少数,这几年每到《星球大战》公映的时候,就有粉丝自发或者结社组织观影,甚至会打扮成电影里的装束去电影院致敬自己的最爱,让《星球大战》在国内俨然获得了“cult邪典”电影的待遇。

但《星球大战》能获得如今这个成就,绝非依靠粉丝的顶礼膜拜才达成的,换句话说,《星球大战》在西方不是粉丝电影,而是大众级作品。

1、造神运动

年代是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的一个转折点,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到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电影终于完成了从纯粹艺术追求到通俗大众娱乐的转变。

年,乔治·卢卡斯开创了星际史诗的先河,在电影《星球大战》出现以前的世界,是一个电子产品并不发达的时代,个人电脑、手机(手机其实是年发明的,来自摩托罗拉)远没普及,也没有人听说过“国际互联网”这个名词,人类也刚开始进入太空,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星球大战》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而且对整个美国和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不再赘述。

然而,年那个夜晚,《星球大战》的成功在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原因还在于综合的历史条件和眼界开拓层面。

2、放飞自我

要知道,年代的西方也是很纠结的,冷战的阴霾挥之不去,越战的泥淖经久不散,再加上从60年代“平移”过来的嬉皮士文化、种族主义甚至性解放运动的综合影响之下,70年代的西方是五味杂陈的。当时的文化基本形态就是一水的悲观论调,尤其是科幻片,以《太空漫游》(年)这样的电影告诉我们未来其实危机四伏,以《黑星球》这样的作品则告诉大众,当嬉皮士进入太空之后,那就做“太空有嘻哈”。

所以对当时的大众来说,对流行文化的精神需求是非常大的,说白了就是需要逃离现实的庞杂。就像“”之后火了漫画英雄一样,大众需要这样“虚无缥缈”的精神食粮作为流行文化的载体,从而达到“放飞自我”的目的。

举个例子,年另一部电影,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片中黛安·基顿饰演的艾维·辛格既缺乏安全感,又矛盾不已的性格是20世纪70年代小知识分子的写照,直接打开了大多数观众的心扉,令这部反传统的爱情电影火爆一时。而她那一身男装打扮竟然引领了未来10年的潮流,这是大众对于流行文化极度渴求的代表。

而《星球大战》以正确的形式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上。

3、开拓眼界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银河系,炫目的激光大战和航天器,本片不但将人类的眼界拓展到了太空领域,对于科幻电影的呈现方式也带来了改观。《星球大战》不像《星际迷航》那样,专注于太空冒险和太空探索,而是将激光大战和空间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几乎变成了片中角色的日常。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的出现标志着好莱坞改变了七十年代以来拍摄表现复杂的精神状态和政治上愤世嫉俗的影片为主的倾向,转而拍摄更脱离现实、更讲究特技效果的影片。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在那个“没吃过,没见过”的时代,大家发现电影竟然可以这样拍,我们的娱乐产品也能如此超脱现实,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是《星球大战》的另一层面影响,电影中的眼界和设定,才是前所未见的,这就是流行的产生之由。

三、在“偷听敌台”的日子里放飞自我

还不明白的话,就用我们这里一个案例来现身说法——年的《西游记》。

1、我们“芳华”的时代

《星球大战》在西方火爆的时候,我们这边是什么样子呢?

看看电影《芳华》就知道了,那是一个连历史课本都不会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