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阶之路三大城市群崛起,角逐世

                            

编者按:一百年来,中国从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到城镇人口占将近三分之二,城市数量、质量和规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势头依然不减。

中国14亿人口中,9亿人居住在城镇,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63.9%,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镇化率目标仅相差1.1个百分点。

在保持高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经济有巨大飞跃,在城市治理上也不乏亮点,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治理模式创新……

无论古今,无论东西方,对于城市的本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于人。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人口红利消退的情况下,城镇化率的提升,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又一股力量。不少大中城市放宽落户条件,甚至零门槛落户。人,尤其是人才,成为各个城市竞相争夺的对象,吸引来之后还要留住,这已经成为众多城市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内在动力。

而在城市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城市群、都市圈自然形成,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抓手。城市群内部加速一体化、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分割对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不合理限制,各个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形成良性发展态势。都市圈内部联系更为紧密,有的城市与周边地区甚至规划都能实现一张蓝图,这将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

在未来与世界城市的竞争中,中国城市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住房、上学、就医、工作等人们最迫切的需求,是其中重要的方向。(李博)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朱玫洁,刘美琳

编辑丨李博

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早在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将大都市和小城镇两个角度统筹起来。直至“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城市群格局明确定调,重点发展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在内的19个城市群,从“一群城市”迈入“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思路逐渐清晰。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城市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批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年2月及同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印发。三大城市群全部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从全球角度而言,真正意义上对城市群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法国学者戈特曼考察完北美城市化后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他认为,“大都市带”是指几个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共同组成了区域中心、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的都市圈,进而形成一个“大都市带”。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六个,分别是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核心的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巴黎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及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

如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大城市群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不仅意味着指标规模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意味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北京图/视觉中国

中国城市群演进之路

在西方一开始对城市群的研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集聚区已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