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2分)《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的先祖弃(后稷)“及为成人,遂好耕农,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   )

A.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教人们种植谷物  

B.陕西半坡遗址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  

C.河南等地考古出土了商周时期石犁  

D.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稻谷的遗存

2.(2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春耕多一遍,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白露早,秋分种麦正当时”、“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上述农谚主要反映了(   )

A.古代农业生产要掌握节气变化  

B.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  

C.传统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3.(2分)关中地区在汉代时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与此相关的是(   )

A.曲辕犁  

B.灌钢法  

C.白渠  

D.灵渠

4.(2分)夏商之际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有不少青铜器,但还具有很大的原始性。商代前期青铜器中郑州出土的杜岭方鼎已高1米,重86.4千克。商后期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后母戊鼎,重.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 、最重的青铜礼器,我国青铜器(   )

A.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B.素称发达绚丽璀璨  

C.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D.独立发展

5.(2分)从南宋民谚“苏常熟,天下足”到明代民谚“湖广熟,天下足”(   )

A.江浙地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B.两湖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江南地区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  

D.两湖地区的手工业迅速发展

6.(2分)汉武帝时采纳大司农盐铁丞孔仅、咸阳的意见,“山海(盐铁),天地之藏也,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国家的盐官或铁官,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钛左趾,没人其器物。”当时(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标志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  

C.鼓励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7.(2分)如图是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其中开辟A航线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8.(2分)18世纪中期的英法七年战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下列事件与此无关的是(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法国失去加拿大和新法兰西  

C.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9.(2分)有史学家认为,有一个历史时期,“过去被看不起的工匠成了技术发明的主角(   )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 次工业革命时期  

C.地理大发现的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0.(2分)某欧美剧作家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主人公乔治的一天。下列场景中,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穿着涤纶面料衣服,打电话给朋友预约晚餐  

B.大街上电线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C.乘飞机去法国,发电子邮件洽谈化工品生意  

D.四周高楼大厦林立,轮船的汽笛声响彻云霄

11.(2分)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记述:“19世纪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快速发展  

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12.(2分)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在其招股章程中规定,每年“照各股本银每百两提去利银十两”,每年须向股东支付固定的官利一分。这种制度(   )

A.有效抵制了西方的资本输出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受中国传统经商理念的影响  

D.说明该企业属官办军事工业

13.(2分)如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

14.(2分)如图反映了﹣年两个阶段中国民族工业中纱厂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两个阶段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促进发展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辛亥革命扫除了封建的障碍

15.(2分)“七七”事变爆发后,侯德榜、范旭东等人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下,历尽艰险将天津塘沽的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连云港的久大分厂的机器和设备迁往四川。这些企业的内迁(   )

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促使四川工业水平 于全国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16.(2分)如图是年一幅名为《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宣传画,它可以用来说明(   )

A.土地改革后生产方式的革新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农业大跃进如火如荼地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铺开

17.(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通过社论、报道、读者来信等方式,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工农的劳动风貌,肯定劳动的价值,从而完成了对劳动这一概念的重新诠释。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新中国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B.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改善  

C.建国初好逸恶劳之风盛行  

D.通过重塑社会价值观调动生产积极性

18.(2分)﹣年,政府一方面陆续关、停、并、转了一批物资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经过整顿仍然亏损的企业或者无力继续投资的在建项目,另一方面则将部分原来由集体企业“升级、过渡”的国营企业恢复为原来的集体性质。以上措施(   )

A.加剧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表明此时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C.反映中苏关系破裂挫伤经济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19.(2分)年,邓小平率代表团先后参观访问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中央代表团先后到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访问(   )

A.扭转了西方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B.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预示着改革开放决策正在酝酿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

20.(2分)近代上海开埠以后,茶馆茶楼迅速兴盛起来,既有传统建筑式样的茶楼层楼叠障、疏窗映水;又有西式茶馆开辟女客间,布设大理石桌椅、沙发等(   )

A.上海崇洋之风日盛  B.中西方生活习俗的融合  

C.市民群体日益壮大  D.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出现

21.(2分)截止到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

A.铁路事业发展曲折艰难  B.路权遭到破坏  

C.列强的资本输出加剧化  D.重视铁路运输

22.(2分)“美国梦”认为通过个人努力不懈的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对美国民众的价值观影响深远;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再也不能让你登上顶峰”,更多人将贫困、失业归咎于社会或经济体制。这反映了(   )

A.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危机  

B.经济危机冲击了价值取向  

C.苏联的发展刺激美国反思  

D.罗斯福新政引发制度变革

23.(2分)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声称“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人民之中那些确有困难的人挨饿挨冻”,但又不允许联邦政府直接予以人民救济,一面又阻止有关法案通过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由此可见胡佛(   )

A.应对危机的举措混乱  B.干预政策较为保守  

C.受制于分权制衡体制  D.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24.(2分)罗斯福认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安全,就不存在真正的个人自由”,“贫困的人不是自由的人,为长远地解决此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B.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提高工人地位  

C.签署《社会保险法》,加强社会保障  

D.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劳资关系

25.(2分)到年时,英国已有超过一半儿以上的公共部门转制为私营部门,有65万名工人从国有企业转到私营企业工作,与年相比,英国的股份持有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7%上升到20%(   )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经济出现“滞涨”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盛行  D.企业所有权分散

26.(2分)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美国股市最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道琼斯”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增长一倍所需时间约为17年;但从年到年,涨幅达.6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  

C.“新经济”推动经济的发展  

D.美国摆脱“滞涨”危机

27.(2分)年苏联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为64.2卢布,当时的物价如右表。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斯大林时期农产品极度匮乏  

B.苏联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  

C.农民为工业化作出巨大牺牲  

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8.(2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开始给予亚非拉国家,但是大部分贷款只给亲美和亲西方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做法(   )

A.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   

B.打上了“冷战”的时代烙印  

C.推动了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  

D.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29.(2分)近日,某国际组织批准了紧急蝗灾应对计划,加大资金和技术援助力度,这一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30.(2分)年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协定的推动下,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迅速增长。但是近年来美国认为该协定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需要重新达成一项更有利于美国的新贸易协定。年10月1日,美加墨新贸易协定生效。这表明(   )

A.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  

B.区域集团化加快地区间优势互补  

C.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着挑战  

D.主权让渡制约了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6分)材料一:(中国)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2)作物;(3)农具;(4),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议会帮助和授权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

﹣﹣摘编自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明朝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农业有哪些“转变”的潜在可能?分析中国古代阻遏农业“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能够实施的有利因素并评价圈地运动。

(3)综合以上所学,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2.(12分)武汉作为近代较早开埠的沿江通商口岸,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大兴洋务,设立商务总局,提出振兴商务八条,汉口于年成立商会,两年后武昌也遵章成立了商务总会。当地的传统商人逐步向近代化转变,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抵制洋货、收回利权、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地方自治改革中,组成的各类基层自治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自治组织多以消防、公安、卫生、慈善为己任,在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张启社《民国时期的汉口商人和商人资本》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鉴于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和战略地位,中央先后确定在武汉投资兴建武汉钢铁联合企业、武汉长江大桥等大型重点项目。一五时期,二五计划上升到17.6亿元。在兴建武钢时,全国18个省、45个城市的多家企业为武钢制造了各种机械设备,如为筹建武钢专门成立支援武钢建设指挥部,同时组建青山区服务于武钢建设。经过17年的艰苦创业,武汉市由一个商业比重很大的城市转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易福才、涂天向《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武汉工业建设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武汉商界为社会进步做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武汉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的原因。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迫切需要资本扩张。资本扩张必须打开海外市场,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因而,战后美国竭力倡导贸易自由主义,成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者。

﹣﹣摘编自胡冬梅《大国崛起:美国百年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与美国、日本之间爆发的 不是很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之间的农产品战、钢铁战,仅仅关税壁垒已不能适应 的需要,各种类型的非关税壁垒,从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利益的长期战略出发,根据市场的行情变化

﹣﹣摘编自秦国翘、胥学明《西欧与美日之间 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竭力倡导贸易自由主义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美、日之间 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依据材料“稷”可知,稷是粟,中国古代原始农业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故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后稷,没有体现神农氏。

材料没有涉及商周时期石犁,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北方的粟,没有涉及南方的稻。

故选:B。

2.A、B两项分别只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材料反映的现象,故A。

C项,农谚反映了古代农民努力使农业生产朝精细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D项,材料有一定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C。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渠位于关中地区,C正确;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耕作工具;

灌钢法属于冶金领域,与材料无关;

灵渠位于今天的广西兴安县境内,D排除。

故选:C。

4.根据材料“夏商之际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有不少青铜器,但还具有很大的原始性,重86.4千克,高1.33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 ,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A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青铜器的历史悠久,水平较高,排除。

故选:A。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因此有“苏常熟;到了明朝中后期,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湖南地区,天下足”的现象。

B不合史实,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6.材料是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的措施,严格限制私人铸铁和煮盐,C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A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确立的,B排除;

官府对盐铁的垄断不利于工商业的正常竞争,D排除。

故选:C。

7.依据图中所示,A是从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哥伦布;达伽马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线,证实地圆说,故C正确。

故选:C。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C符合题意;

AD是英法七年战争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B是英法七年战争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从材料可以看出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这应该是在 次工业革命时期。

C.地理大发现时代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差不多。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的发明主要依靠科学理论的进步。

故选:B。

10.A.材料中的时间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打电话给朋友预约晚餐“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B.选项中的信息也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C.电子邮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

D.选项中的高楼大厦和轮船汽笛可能会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C。

11.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七十年代后沿海,使得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使得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B项中的完全解体说法 化,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的商品输出,使得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因此无法得出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故选:C。

12.依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实行股份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项中的有效说法 化,排除。

股份制显然不是传统经商理念,故C项错误。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

故选:B。

13.A.随着列强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加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应选A项。

B.B项明显错误。

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

故选:A。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因此相同点是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促进发展;

AC是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

D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

故选:B。

15.材料体现的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下,中国的沿海工业内迁,D正确;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是滥发纸币造成的,A排除;

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C排除。

故选:D。

16.A.从材料中的年可以看出应该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产生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走向富裕。

C.农业大跃进是在年。

D.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是在年。

故选:B。

17.A.材料是通过报刊来重新塑造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B.人民当家作主。

C.好逸恶劳之风材料体现不出来。

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是想通过报刊来塑造一种新重视劳动的价值观念。

故选:D。

18.A.材料反映的是在三年经济困难以后,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60年代初,我国的工业仿真案并没有陷入停滞。

C.材料体现不出中苏关系破裂对经济的挫伤。

D.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60年代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表现。

故选:D。

19.A.7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彻底扭转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孤立政策。

B.年我国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不存在完善的问题。

C.年中国频繁的访问西方国家,其实是为年进行改革开放做准备。

D.材料中的访问事件并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故选:C。

20.A.材料看不出崇洋之风。

B.从材料可以看出,又有中式的茶馆。

C.材料看不出上海市民群体的壮大。

D.喝茶这种休闲方式并不是 出现的。

故选:B。

21.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机车中绝大部分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由于列强侵略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发展缓慢。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发展缓慢,不是强调路权遭到破坏和列强的资本输出加剧化。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铁路运输的态度,因此无法得出重视铁路运输。

故选:A。

2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正直和勤奋,说明经济危机冲击了价值取向;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3.A.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混乱的特点。

B.从材料可以看出,但另一方面又不能直接给人们以救济,但又不愿意出现财政赤字,但是手段比较保守。

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分权制衡体制对胡佛的牵制。

D.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胡佛是有干预经济的想法。

故选:B。

24.A.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强调人们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安全,推行“以工代赈”。

B.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而不是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

C.签署《社会保险法》,体现了材料中维护经济安全的特点,西方国家发展出了福利国家制度。

D.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故选:C。

25.A.从材料可以看出,国有控股企业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下降。

B.英国经济出现滞胀。

C.凯恩斯主义理论盛行是从二战以后到70年代初。

D.企业所有权的分散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

故选:A。

26.A.苏联解体,不是导致美国股市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70年代以后就逐渐的消弱。

C.美国90年代出现新经济,造成了美国股市的暴涨。

D.美国80年代就开始摆脱了制造危机。

故选:C。

27.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农产品的消费价格非常的低。

B.年苏联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从农业上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D.材料体现不出人民生活水平较大的提高。

故选:C。

28.A.5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由美国操控,所以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是 的受益者。

B.从材料可以看出,打上了冷战的时代烙印。

C.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对欧洲经济的援助。

D.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

故选:B。

29.A.这是联合国的图片。

B.世界银行主要只是提供贷款。

C.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图标。

D.欧盟并没有对非洲和中东进行灾难救助的义务和职权。

故选:A。

30.A.选项表述是错误的,而应该是更加有利。

B.材料不是强调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C.从材料可以看出,所以要重新签订贸易协定。

D.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主权的让渡,而且也体现不出对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

故选: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阅读材料一,可得知:(1)耕地;(3)农具。结合所学,明朝前期移民垦荒,中后期土地兼并;在作物上;在农具上;明朝时期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经济政策的影响。

(2)材料中地主对修建近代交通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揭示了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主阶级的支持,反映了圈地运动在英国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3)综合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农业转型受到了政府政策的阻碍,引发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故答案为:

(1)潜在可能:土地兼并,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引进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人口增长。因素:受政府政治,尤其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地主阶级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3)启示:政府在经济转型中作用巨大。

32.(1)本小问的贡献,依据材料一“设立商务总局,允许民间办厂”,实业救国;“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收回利权,收回利权;“在地方自治改革中,组成的各类基层自治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安、慈善为己任,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鉴于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和战略地位,二五计划上升到17.6亿元,全国18个省;“武汉市政府确立了‘重点优先、大型优先’的发展方针”可以得出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针,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武汉人民的努力。

故答案为:

(1)贡献:倡导振兴工商,实业救国;主张民主政治,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维护了国家主权,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原因: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和战略地位;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针。

33.(1)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迫切需要资本扩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通过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各国谋求经济发展,加之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西欧、美, 的形式多样。

故答案为:

(1)原因: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迫切需要资本扩张。表现:通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特点:涉及贸易领域广、 的形式多样。原因: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制度性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