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全史》—
—张卉妍著
斐迪南·冯·齐博林(FerdinandGrafvonZeppelin,年7月8日-年3月8日)
年7月20日,由德国的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艇首次飞行。
这架飞艇是在康斯坦斯湖上漂浮的一个飞机棚里制造的,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龙骨保持气囊的外形,两台16马力的发动机使飞艇速度达到每小时23千米。
大战爆发后,各国军事将领们注意到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的飞艇高高在上的特点,因此将它投入到战场上,担任空中轰炸或侦察的任务。
一架即将前往英国领空执行任务的德国飞艇正被移出机库。
“一战”开战之初,德国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部队,这支空中力量由帝国陆军航空勤务队和帝国海军航空勤务队两部分组成,分别从属于陆、海军,进行陆上侦察、情报收集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务。
不过,德国扩大航空部队的重点并没有放在飞机上,而是放在了齐柏林飞艇上,他们指望用这些庞大的飞艇来进行战术、战略侦察。
齐柏林飞艇的能力较同时期的飞机优秀,它飞行稳定,容载量大,德皇和德国总参谋部对这些飞艇寄予了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
这些新飞艇尺寸庞大,容积达45万立方米,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
虽然飞艇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性能比飞机差,不过以当时的防空力量水平来看,它们倒也不需要很好的飞行性能。
齐柏林飞艇的一次轰炸给伦敦西区的街道造成了破坏。
无论海军还是空军的飞艇,在开战后都开始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
年8月5日夜,“Z—6”号齐柏林飞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这是飞艇首次在战争中应用,它的轰炸效果并不大,只投下几颗小炸弹,炸死10多个人,主要是用来威慑敌方,用以瓦解对方的斗志。
年的德国宣传明信片:陆军在飞艇轰炸的掩护下攻克安特卫普
8月26日,德国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了巴黎。
德国军方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不胜。年5月30日夜,这种会飞行的庞然巨兽光临了英国上空,伦敦遭到飞艇的第一次轰炸。
探照灯无法照到飞得很高的飞艇。
炸弹使10多人丧生,40多人受伤,还破坏了一些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建筑物。
德国人的目的是飞临英国大城市投弹,企图迫使英国政府把部队撤离法国,袭击者还丢下了一些纸片警告说:“我们已经来过,而且还要再来,不投降就是死。德国人。”
这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德国本土起飞,华灯初上时到达英国上空。
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面透出来的灯火是它们最好的路标——当时英国人还不懂得“灯火管制”。飞艇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便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国。
此时“一战”刚刚爆发不久,飞机的性能还很脆弱,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这个时期被称为“齐柏林大恐慌”。
齐柏林飞艇是德国的战争宠儿,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每次对英国的空袭总能赢得举国一片欢呼鼓噪之声,英国人则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以至当一架德国飞艇因机械故障坠毁在海中的时候,附近的一艘英国拖船无视海员们“救助遇难者”的通则,坐视德国艇员们被海水淹死。
当然英国方面不会仅仅采取保守的防御措施,英国空军开始结合早期的防空武器在齐柏林飞艇的航线上进行拦截。
就在齐柏林飞艇首次空袭伦敦之后不久,一架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机在比利时上空拦截住德军的一架飞艇,攀升到飞艇之上,用炸弹将其击落,这也造就了齐柏林飞艇的首败记录。
驾驶这架战机的飞行员是亚历山大·沃内福特上尉,在击落飞艇三十六小时后,他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飞艇虽然皮糙肉厚,子弹打上去也不过钻上几个眼,但它也不是没弱点的,它的出动有赖于气候,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巨兽去英国“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
巨大的飞艇不能在大风中维持稳定,恶劣的气流会把它吹得不知所踪。10月20日夜间,11架齐柏林飞艇飞往伦敦,有3架一去不返,强风把它们毁灭了。
而且这些“超级武器”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在它飞到安全的高度之前,追击它的飞机能够轻易地把它打得满是窟窿,只要有一点火星碰到了非常易燃的氢气,就会使飞艇“报销”。
英国人很快研制出了高爆子弹和填充白磷的燃烧子弹,将这些子弹混合起来之后,就变成了对付飞艇的致命武器。
那些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氢气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飞艇一旦被这种混合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
许多飞抵伦敦的齐柏林飞艇就此一去不返,一架架飞艇像燃烧着的烟花那样落下去了。
德国飞艇像火炬一样在夜空中坠毁的场面对打击英国民众的士气一点作用也没有,已经失去了当初决定轰炸英国的意义所在。于是海军的飞艇部队逐渐移交给海军舰队作为侦察手段,以及用来做宣传武器使用。
德国飞艇部队的指挥官彼得·施特拉塞,于年8月5日亲自率领齐柏林飞艇最后一次空袭伦敦,在空袭中被击中坠毁而亡。
自年至年,德国出动飞艇多架次对英国实施空袭,投弹约吨,造成约1多人死亡,0多人负伤。
但也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和恶劣天气。
德国最高统帅部认识到,飞艇战是无效的,在人力和物力严重不足时期,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简直是得不偿失的。随着轰炸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柏林战略家已在制订计划,制造和使用轰炸机来取代飞艇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艇和飞机一样被用于民用航空,但是,年德国“兴登堡”号空难之后,人们普遍对这种交通方式失去了信心。
最后几架出厂的大型硬式飞艇,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跨大西洋航线上,但在年时被德国的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命令拆毁,并将构成其艇身骨架的铝材转用在军备生产上,飞艇在军事和民用两方面的应用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