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俄罗斯为何始终被西方国家排挤孤立

北京痤疮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有着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相当于我国和排名世界第六位的澳大利亚的面积之和。同时这也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有四分之三左右都分布在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啊,然而事情并没这么简单: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

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可以说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在欧洲。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同东欧的乌克兰、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国存在普遍的亲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罗斯因此被纳入到基督教文明圈。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属于广义上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圈的成员,其民族传统、生活习惯是西方式的。

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的民族属性似乎应该是属于西方式的,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却始终被排挤在西方主流体系之外。迄今为止俄罗斯仍保持着这种不欧不亚不东不西的尴尬处境。今天欧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明确的:与美洲以大西洋为界、与非洲以地中海为界、与亚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然而历史上的欧洲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其边界外延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而“欧罗巴”一词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人物。

最初欧罗巴指的是希腊本土,后来才把爱琴海诸岛包括进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欧洲的范围一度向东延伸包括了如今被归入亚洲的小亚细亚等地。显然这时的欧洲与其说是一种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概念--指的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地区。公元2世纪托勒密将顿河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17世纪。如今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

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俄罗斯所在的东欧平原与西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所以长期被排斥在欧洲主流文明体系之外。俄罗斯人所属的斯拉夫族系在罗马帝国时代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并称三大蛮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涌入到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并与当地的拉丁文明逐渐融合。所以如今西欧国家在人种和文化上主要是由日耳曼人融合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形成的,然而俄罗斯却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在种族和文化上与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我们东方民族的思维意识中,也同样存在于西方人的脑海之中。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国家,不过波兰等国同俄罗斯比起来在地理上距离西欧更近,也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相比之下俄罗斯尽管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特立独行的东正教派。俄罗斯不仅是一个东正教国家,而且是东正教国家中的唯一大国,所以俄罗斯向来以东正教盟主自居,这也就不可避免会介入到东正教与西方教派的争端中。

公元~年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率军西征,饮马伏尔加河,征服罗斯诸公国(今俄罗斯欧洲部分),日耳曼诸王公、波兰、匈牙利组成的联军也被蒙古旋风席卷。此次西征后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构筑萨来城(今阿斯特拉罕),正式建立钦察汗国。在此之后俄罗斯被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统治长达两百多年,因此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这导致西欧各国在心理上对俄罗斯存在隔阂。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了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

俄罗斯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是落后于西欧的,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因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始终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俄罗斯的优越感,俄罗斯人在他们眼中是野蛮落后的“白色鞑靼”。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试图通过实行全方位的西化改革使俄罗斯奋起直追。

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与此同时西方的思想文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俄国:如果我们今天去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么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不少法语单词。

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最终俄国成为了欧洲格局中的五大决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奥)。欧洲的地理外延也随着俄国的崛起由顿河推进到今天的乌拉尔山脉。俄罗斯从一个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的边缘化国家转变成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都能见到俄国的身影。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同时俄罗斯通过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以及缔结神圣同盟使自己得以更深地介入到欧洲事务之中。年欧洲各国相继爆发革命运动,俄国为维持欧洲的封建专制秩序和本国的霸主地位出兵干涉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革命运动,因此被誉为欧洲宪兵,从此沙皇俄国被视为欧洲封建专制的堡垒。尽管俄国被视为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仍不可避免会对俄罗斯造成影响。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俄国的贵族子弟逐渐接触到了西方文明并开始了对俄国现状的思考。拿破仑战争后期俄军一路反攻到巴黎,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实地亲身接触到西方文明的俄军官兵们开始日益滋生出对专制制度的质疑。年11月19日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发疾病身亡,由于他没留下子嗣,因此皇位应由他的二弟君士坦丁继承。当时君士坦丁被任命为俄国驻波兰总督,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的弟弟尼古拉当时就在沙俄都城彼得堡。

以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而言:在专制统治下权力的诱惑足以战胜亲情——身在京城的尼古拉完全可以对外封锁消息,然后宣称兄长生前已确定自己为继承人。然而尼古拉并没这么做,而是立刻派人向身在波兰的二哥君士坦丁通报了身为沙皇的兄长病故一事并请君士坦丁立刻回京继位。更为戏剧性的是:君士坦丁明确拒绝回京继位,原来他爱上了一名波兰的平民女子,他愿意为她放弃皇位和自己的贵族头衔留在波兰生活,于是他回复三弟尼古拉:自己将放弃皇位并请尼古拉继位。

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复后并没顺势继位,而是率领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与此同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自己的部属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视为欧洲专制堡垒的沙皇俄国竟出现了推让皇位的现象。君士坦丁和尼古拉这番兄弟情深互让皇位的大戏直接导致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批远征西欧的俄军官兵在亲眼见证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怀着对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不满于俄历12月14日发动起义。

由于当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大力支持波兰宪法,因此被起义者视为是一个主张宪法治国的人,他们希望君士坦丁能继承皇位,然后将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于是他们打出了“我们要君士坦丁,我们要宪法”的口号。十二月党人起义结束了君士坦丁和尼古拉之间互让皇位的举动——尼古拉随即宣布继承皇位并着手镇压起义,尽管起义被平息了下去,但这次起义给予俄国的专制统治最早的打击,此后俄国就进入了一段革命岁月。

俄罗斯的领土扩张从来都是向东、西两个方向推进的,但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东方的推进要顺利得多。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过于高寒,一直以来都没能形成本土的强势民族,而是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渔猎部落。俄罗斯的人口普查显示:其境内生活着多达个大大小小的民族,这些民族绝大部分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然而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人口稀少且仍处于较为原始的渔猎部族形态,根本无力与已装备火绳枪的俄罗斯人对抗。

因此俄罗斯人得以较为顺利地一直向东推进到太平洋沿岸。然而相比之下俄国在西部的扩张所面对的西方列强显然不是西伯利亚原住民所能比的。在急速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国力也随之日渐提升,于是俄国人渐渐觉得已具备同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资本,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民族意识日益提升。俄罗斯在欧洲只是列强之一,还远没达到能傲视一切的地步;然而在亚洲的持续扩张使俄罗斯人信心倍增,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一向致力于融入欧洲的俄国开始以亚洲国家自居。

19世纪末的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作品《对我们来说亚洲是什么》中写道:“俄罗斯必须从欧洲帝国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欧洲我们是小丑和奴隶,但在亚洲我们是主人”。有这种观点的不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人而已:作曲家哈伊尔·格林卡从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生活中为他的格局《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寻求灵感;亚历山大·鲍罗丁创作了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越来越多的西欧人在聆听过这一时期的俄罗斯音乐后几乎都公认俄罗斯音乐中的东方韵味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沙皇俄国为了同大英帝国争夺包括中亚、阿富汗、波斯以及中国新疆、蒙古、西藏等亚洲腹地地区曾展开长达近百年的大博弈,随着中亚地区被沙俄吞并之后就使俄国成为了西欧眼中一个混杂着浓重的亚洲游牧气息的国家。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俄罗斯人都秉承东方主义意识的,事实上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几乎成为了西方各种新思潮的交汇地:专制主义、宪政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几乎当时存在的所有思潮都能在俄国找到。

俄国的文学家用文字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俄国的音乐家用旋律抒发对专制的控诉,俄国的科学家以探索的精神破除陈腐的迷信,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俄国为世界贡献了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等等,与此同时俄国的革命家们正跃跃欲试要打造一个新世界。在学习西方和东方主义两种思潮之外一种全新的思潮也渐渐出现了:”我们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是人类文明中独特的存在,我们就是俄罗斯”。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伟大的人或民族将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配角,甚至也不屑于扮演主角,而是一定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俄罗斯的孤独境遇催生了一种强烈的大国情结——俄罗斯人迫切希望做出成绩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人类历史舞台中独一无二的角色。用普京的话说“俄罗斯有且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言下之意即是俄罗斯在国际上是孤独的,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依靠。从沙皇时代起俄罗斯就特别推崇一种弥赛亚文化。

所谓弥赛亚即是指被上帝特意选中的人,其实也就是类似于以色列人所谓的“上帝选民”观念。俄罗斯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并为之自豪。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诞生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作为当时全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俄再次开始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的分野也就使俄罗斯被彻底排斥在西方体系之外。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就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干涉。

二战期间西方国家一度试图挑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从而实现祸水东引的企图。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展开了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冷战:在此期间双方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方式进行相互遏制。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丹麦、挪威和冰岛12个国家成立了针对苏联阵营的北约组织。

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如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草原上试爆成功。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成功试爆。年西德加入北约后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随即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年苏联开始装备第一款真正具备可靠的洲际核轰炸能力的重型轰炸机。年10月4日苏联又抢在美国前面成功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在苏联的刺激下美国从年5月起开始执行历时约11年、耗资亿美元的阿波罗计划。年7月21日阿波罗宇宙飞船踏上了月球表面。美、苏两大阵营的竞赛从军备领域也蔓延到经济社会领域,甚至还蔓延到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中:双方不仅憋着一口气暗中比拼奖牌数量,还出现了互相抵制在对方国土举办的赛事这种现象。年莫斯科奥运会就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普遍抵制,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则出现了苏东阵营国家集体缺席的现象。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以为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俄罗斯已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隔阂。当时的俄罗斯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内政上全面模仿西方体制、在外交上推行亲西方路线。当然叶利钦时代的亲西方政策也并非一无所获:从年起俄罗斯领导人开始作为应邀嘉宾在每年举行的G7会议中旁听。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参加会议并在峰会结束后一同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

年俄罗斯以正式成员的身份参与英国伯明翰峰会,七国集团正式演变成为八国集团。能跻身这个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认可。不过这种认可是极为有限的: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趁着冷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蜜月期表示希望加入北约。事实上加入北约是俄罗斯试图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从而避免自己成为攻击目标的尝试。北约的持续东扩不断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为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集体攻击的目标就想出了加入北约这招。

这招看起来很高明:俄罗斯加入北约后将和西方国家成为战略盟友关系,从而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的围攻目标,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防和外交上的战略压力将因此大为缩小。那么这个看起来很高明的主意实现了吗?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表面上看北约似乎也有意改善与俄罗斯及前东欧阵营国家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北约在东扩这一问题上其实是将俄罗斯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的。

北约对东欧国家采取的是拉拢的策略,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到北约的框架体系之下;然而对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还要大的俄罗斯可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冷战时期苏联与西方阵营的矛盾表面上是意识形态的分歧,然而实际上这背后却隐藏着民族、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隔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只是解决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然而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隔阂其实并未得到解决。比这种心理隔阂更严重的是双方在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

说到底国际政治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任何隔阂在现实利益面前其实都只能居于次要地位。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之间一切政治理念上的分歧都不过是表面文章,最本质核心的问题还是双方在现实利益层面存在博弈竞争关系。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这仍是国际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国。且不说俄罗斯是这个星球上屈指可数的拥有三位一体核摧毁能力的国家,单是俄罗斯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根据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而言:俄罗斯是占据国际地缘政治心脏地带的国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三面为山系环绕,河流都流向内陆湖或北冰洋,是海上无法到达之处,是天然的巨大堡垒。历史上控制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总是能不断汇聚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从而对周边地区构成威胁。然而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就使游牧民族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工业技术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民族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如果技术的发展使该地区民族为某种集权体制组织起来,那么距离诞生一个世界帝国也就为期不远了。最终恰恰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发展催生出俄罗斯这一混有游牧气息的工业化大国。俄罗斯拥有.54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以及这辽阔疆域上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沙皇时代和苏联时代的疆域则更大——俄罗斯疆域最大时一度达到过万平方公里。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沙皇俄国的地盘虽大,但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使其境内的荒漠和冻土地带无法进行基本的工业化开发。

因此沙俄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潜藏的地缘能量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所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一直落后于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更为先进的西欧、北美国家。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俄罗斯在极短的历史时间内获得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俄罗斯的体量实在太过巨大,即使俄罗斯在开发技术上仍落后于西方,但哪怕只是对这两千余万平方公里国土进行初级开发也完全可以实现质量不够数量凑。

俄罗斯的国力因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并具备了对周边国家颠覆性的地缘优势。这使西方国家普遍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双方在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了几十年。当时的西欧各国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的钢铁洪流始终充满恐惧感,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一落千丈,同时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也已不复存在,但西方国家鉴于俄罗斯庞大的体量仍对其充满戒心。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是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

只要俄罗斯没衰落到西方国家认为满意的程度就会必然会受到西方国家的持续打压。这样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集体孤立排挤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当初北约拒绝俄罗斯加入时和俄罗斯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这就给俄罗斯留下一个念想: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北约可能会接纳俄罗斯。然而直到叶利钦时代终结之日俄罗斯也没等到这一天,相反北约和欧盟的持续东扩已挤压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普京上台之初想方设法巩固自己的权力、打击分裂势力、缓解国内经济困境,外交路线的调整被暂时搁置。

这一时期的普京把主要打击对象锁定为国内的寡头势力和车臣分裂势力,因此并不想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撕破脸。这时普京已明确将调整俄罗斯原来的亲西方外交路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至少在行动上他还必须暂时先维持既有亲西方外交路线:普京在上台之初曾效法叶利钦再次申请加入北约,而这么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回复道:“如果我可以一个人做决定,肯定会欢迎俄罗斯”。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不欢迎。

至此普京彻底认清了北约封锁围堵俄罗斯的战略图谋,于是他在解决国内问题后一反叶利钦时代的全面西化政策,试图以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这不可避免会同西方国家产生矛盾。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最终在年的克里米亚问题之后全面爆发:年3月25日美、英、法、德、日、意、加七国领导人决定暂停俄罗斯G8成员国地位。尽管前段时期特朗普主动邀请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然而俄罗斯方面却态度强硬地予以拒绝。

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也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精神。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在欧洲一直保持着独立独行的状态,更何况俄罗斯与西方之间还存在着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恐怕仍将维持目前这种不东不西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种族、宗教、文化各方面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苏联解体后的转型历程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不复存在;然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与西方国家之间始终存在隔阂,而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又使西方国家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除非俄罗斯能全方位向西方国家服软示弱并任其摆布,否则西方阵营是不会接纳俄罗斯的,然而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又不允许俄罗斯这么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