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食选载018粮食的力量四

公益中科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思进注:最近,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科学解读中国的粮食安全》,十年前开始策划,五年前开始写作,期间三易其稿、换了好几个出版社,各种审核,甚至在开印之前还紧急换个封面,终于出版了。

粮食问题是全球最重要的几大问题之一,国民之本,天地粮心,治国安邦,钱不是万能的,缺粮是万万不能的!

年全球共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如取其中间值(7.68亿),那么年饥饿人数比年增加约1.18亿。近三分之一世界人口(23.7亿)在年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短短一年内增加了近3.2亿人。

那就从02月19日开始,特选摘其中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接上)古印度文明的消失,同样与粮食有关。哈拉巴文明于公元前年因环境恶化等问题而消失。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哈拉巴文明后期无论是耕种和灌溉的土地还是城市所占地区的面积都在逐渐缩小。印度河居民遇到了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内即可变得难以克服的困境。任何干旱地区经长期灌溉后,必然逐渐积累因水蒸发又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的盐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时,当地的农业很可能就突然地宣告完结了。曾经一度辉煌的古印度文明就这样因环境变化伤及农业,加上战乱等因素而消亡了。

那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却延续至今呢?同样,也是与粮食有关,因为在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国君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中国的农业在近代之前,一直都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也开始兴建。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大发展时期。炼铁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铁农具和畜力在农耕中的利用,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之后的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不少大型复杂的农具。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诞生在这个年代。

当时的农作物主要有:①稷。稷是小米,又称谷子,在我国农作物中长时期占主导地位,是五谷之长。质优的叫黄梁,成语里的黄粱美梦就是指的稷。②黍。黍是大黄黏米,仅次于稷。脱粒的黍称作粟。③麦。这里的麦指的是大麦,那时候小麦还没在中国大规模引入。④菽。菽是豆类的总称,当时主要是黄豆和黑豆。⑤麻。可食用部分是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⑥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代以后中原才开始有现代的稻子,但较少,比较珍贵。⑦菰米。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特别香滑,很可惜,现在失传了,连张画都没留下,现在已无法得知菰米的模样。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从西域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等农作物,以及葱、蒜等调味料,一些烹调方法也随之传入,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变得容易消化,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种菜肴,丰富了餐桌。东汉还发明了榨植物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与食物有关的战争此起彼伏。因粮食而引起的社会动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客观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让更多人投入到种植中来。

在政治逐渐稳定之后的隋唐时期,直至宋、元,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稻、粟、麦占主导地位。为了灌溉稻田,人们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特别要提的是都江堰。都江堰虽然建成于秦朝,但是历代都把维修都江堰作为当时的一件大事。由于有较好的灌溉系统,四川变成富庶的天府之国。此外,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促进了南北交流,也有助于沿途的农业灌溉,对当时的经济文化都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宋元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向精耕细作化发展。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朝后期美洲新大陆的许多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等被引进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影响。

2.1.3粮食足则文明兴

哥伦布的远航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把美洲和欧洲,进而把新大陆和旧大陆紧密地联系起来,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世界开始迅速发展,崛起于世界。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是人类史上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新大陆的物种被带到了旧大陆,旧大陆的物种也被带到了新大陆。欧洲人所带过去的细菌,也杀害了无数美洲印地安人。大交换的利与弊一直都在争论中,但是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否认,这个奇异的大交换,主导着我们如今所生存的世界,影响既长远且全面,甚至今天都还在进行着。(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