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马德里落幕,西方社会的“外交马拉松”,也正式跑出了结果。
虽然此前G7峰会结束时所表达的强硬反俄态度就已经让大家对北约峰会的结果有所预料了,但北约峰会推出的这份全新“战略概念”里的措辞还是强硬得有些出人意料。
在这份全新的战略概念中,北约首次提到了中国。虽然中国与北约这个组织中的大西洋三个字风牛马不相及,但北约战略概念还是非常严厉地抨击了中国。
这份文件里描述中国的词句包括:“挑战着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对欧洲-大西洋构成系统性挑战”、“用恶意进行网络行动、对抗性言论和虚假信息针对联盟并损害联盟安全”、“中俄合作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且将未来北约的三大任务定为了“威慑防御”,“危机预防管理”,“合作安全”。
这是一份规划北约未来十年行动要点方略的文件,在上一份版的北约战略概念文件中,北约完全没有提及中国,而在版中,中国甚至取代了俄罗斯,成为文件描述中的首要威胁,由此可见,未来十年,中国是北约的首要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北约这个组织名义上是个“防卫”性质的组织,其实是北大西洋国家为了应对苏联威胁而专为冷战创造出的军事同盟组织。虽然北约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充满进攻性色彩,但其组织构架并不适合用来针对万里之外的中国。
之所以把中国列为自己的主要针对对象,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影响力逐渐走出东亚,开始辐射全球;主要的原因还是北约核心领导国家对霸权维护的需要,以及继续维持北约这个陈旧框架活力的需求。
北约死在年,是著名的政治讽刺。北约这个组织太过于针对两极格局,在缺乏强大对手的时代,这个组织是一个回报比极低的吞金兽,早在年,就有无数国际关系专家认为,北约是时候该解散了。
但是美国仍然希望这个组织继续发挥以往的“安全作用”,为美国制衡欧洲、干涉欧洲安全局势提供平台。
于是整个九十年代,北约都在挣扎与摇摆中度过。北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强大对手,却要投入大量财力来运营军事同盟,就连北约核心领导层的欧洲国家,都对北约的存在抱有极大意见。
对此,美国的方案非常简单粗暴——树立典型敌人,扩张北约。
俄罗斯迅速被认定为新的敌人,北约也开始了著名的五轮扩张。在扩张中,北约不断吸收新的力量,保持组织框架内的活力,针对共同的敌人,强化内部军事合作,从而深远地影响了欧洲安全局势,让冷战后本该重归平静的欧洲回到了类似冷战两极对峙时期的状态。
欧洲的几个领导大国是在意美国对欧洲安全局势的控制的,类似德国、法国这类比较清醒的国家,也会让北约内的苏联加盟国做工具人去顶住和俄罗斯对抗的第一线,自己则通过和俄罗斯的合作来平衡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但这么做终究是有限度的,无论是德国和法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霸权来维护自己自殖民时代就夺取的全球经济与政治领导地位,保障自己能够稳定剥削发展中国家,让本国在全球经济网络中获取最大利益。
这就使得北约这个组织在冷战后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北约扩张性、侵略性的政策会不断诱发冲突,但不是每次欧洲国家都能把冲突限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类似俄乌这种玩脱了的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对于俄乌冲突,这种表面上北约共同应对的“团结”行动,却给北约带来了更多裂痕,这是美国不想看到的,除了新的第六轮东扩以外,树立一个新的敌人,不失为一种继续维持北约活力的好方法。
于是这个名叫北大西洋公约的组织,就把自己的战略范围扩大到了太平洋边。这个组织被续命到了21世纪,而现在的首要目标,是中国。
北约职能的亚太化是美国一直想做的,只是北约中有能力将军事力量辐射如此之远的国家实在太少,哪怕是英法德在与美国达成共识后尝试向南海派遣军舰威慑,能够派出的军舰和起到的威慑效果也太过孱弱,对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海军大国只能起到骚扰作用。
而北约内部其他军事力量更弱、经济自顾不暇的小国,就更不愿意把钱花在对中国威慑这种无效投入上。
所以美国为了自身继续维持霸权,必须把中国打造成类似俄罗斯的新敌人,可以继续给北约这个组织续命。
对中国来说,未来的主要军事挑战仍然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上的布局。北约虽然叫得凶,但是真正有能力给中国带来军事威胁的国家实在太少了。
北约将中国视为新的敌人,并团结针对,对中国来说需要注意的方面更多在政治和经济合作上。
现今美国已经开始炒热台海、南海的局势,为自己印太战略的部署做准备,如果西方政治势力愿意在其中发挥更多作用,帮助美国搅乱局势,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就会呈现腹背受敌、舆论劣势的状态。
还有就是中国正在深化的与欧洲国家经济合作政策。已经开始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欧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已经在和一些欧洲国家经济合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如果因为政治因素干扰一带一路推进,中国经济复兴的步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欧洲在和美国的合作中向来都是留一手,当下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美国的力量又呈现出重新控制欧洲的趋势,欧洲政治家们虽然明面上必须在北约峰会后同意这一战略发展文件,但实际操作中很可能还是和以往一样以利益和平衡美国对欧洲影响为主。
不过即使不推动经济合作,仅仅在政治上协助美国对中国施压,给中国造成的困扰也已经够大了。在这种环境下,面对可能到来的政治攻势,中国不能只被动地应对,而是应该有一定的主动反击策略。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反击方向应该主要在这四个方向:
其一,尽快深化与欧洲国家更高层次、更深幅度、更广范围的合作,以合作促变化,以利益限制态度。
其二,对可能到来的最差情况有充分认知与心理准备,要清楚地认识到北约通过制造危机强化自身的本质,并加紧军事力量,尤其是核军备的扩充。
其三,我们需要始终了解并尽快适应最新型的战争形态,确保在任何战争形态下都一定能够打赢的局面。
其四,中国需要一个高度互信、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彼此战略利益重合的亚太地区交流网络,让区域内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北约亚太化有充分认知共识,共同抵制美国为代表的外部力量对本地区的持续侵蚀。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认知,有对策,北约的亚太化并不可怕。即使北约想再复刻一遍对俄罗斯所做的事,今天的中国,也有能力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