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过程

对于在当代垄断资本剥夺中形成的“中心积累”与“外围停滞”分配格局的考察,不仅要从经济结构上对“中心”与“外围”的关系进行论述,同时应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心”与“外围”社会形态的考察入手。

英国学者布鲁厄评价阿明在《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对于“中心”及“外围”地区当代社会形态的阐述,是有力的分析且引人注目。阿明以中心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围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四个阶段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过程。

在资本主义发展至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部扩张进程中,最终促使“中心积累”与“外围停滞”分配格局的形成。第一阶段是年以前,欧洲处于“自由竞争时期”。在《不平等的发展中》他也将这一时期称为“重商主义时期”,年9月在北京演讲时,阿明又采用了“自由竞争时期”的提法概括这一时期。

笔者选择仍沿用“重商主义时期”的表述形式,因为这种提法是学界的较为普遍的共识,同时这种命名方式更能够让人直观地对这一时期进行时间上的定位与思考。在重商主义时期,资本家的剥削造成工人阶级的贫困化,进而造成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促使对外扩张的产生。

第二阶段是年到二次大战前的垄断时期,即列宁所指“帝国主义阶段”。中心地区因工人阶级组织工会促使实际工资得到提高,剩余价值率受限不能成为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反趋势,致使资本输出与垄断的产生。同时,中心地区通过殖民制度将古典形式强加于国际分工,外围为中心提供工业原料及基础农产品。

位于中心的欧洲资本投注于采矿业和以银行业、铁路、港口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并向外围地区输出消费制成品。外围地区贫困化的加剧进而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种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受阻塞的发展形式诞生,资本主义长久停滞的到来为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初次被划分为二战结束后的年至阿明撰写《不平等的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时期。他将其称为“后帝国主义时期”或“新的帝国主义发展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某种限度之内开始了“计划化”,国家资本主义因得到调节而在成功控制国内循环的基础上将其推向世界范围,资本积累的基础、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伴随外围国家的工业化、民族解放运动以及自我中心国家体系的瓦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黄金时代。

自年以来,资本主义再次进入危机与萧条之中。在年与年,《不平等的发展》一书两次再版的序言中,阿明继续进行补充,将第三阶段定义为年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从年至年,中心与外围的相对是同工业化经济与非工业化经济之间的对立并列存在。

应当说,20世纪前70年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显著加快,但是世界被分割为发达与欠发达国家的情况愈加明显,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出以中心与外围的两极格局的发展态势。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至今,是作为资本集中化新阶段产物的“三位一体”统治世界的时期,又被称“全球化”时期。

后期阿明又将其发展为“‘三合会’新集体帝国主义”的术语表达形式。所谓三位一体的结构,即由美国、中西欧、日本组成的普遍化垄断系统。在其之外的全部世界,则成为了新的外围结构。

阿明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成为普遍化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所谓全球化,是以美国、中西欧、日本为代表组成的“三位一体”联盟对外围地区生产体系实施控制的一套系统要求。作为中心积累的新阶段,全球化也成为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全球财富分配差距拉大,资金流入三位一体的中心世界。

“在国际范围内,在年-年的30年里,世界上20%最富的人和20%最穷的人的收入差距从30:1上升到61:1。年,人均GDP最高五国卢森堡、瑞士、日本、挪威和丹麦的数字为美元;而人均GDP最低五国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扎伊尔、坦桑尼亚和布隆迪的数字为美元,两者相差倍。”

如此差距正是由于作为“中心”的三位一体,以“五大垄断力量”统治外围地区,“即技术垄断、对世界金融市场的金融控制、对全球自然资源开放的垄断、媒体和通信垄断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垄断”,以此五种垄断力量为基础,导致新的两级分化的经济等级秩序在当代产生。

二战结束后,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日本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经济的发展促使美、欧、日在政治上同样走向平等伙伴关系。欧洲共同体成立后,美国在年6月发表《大西洋宣言》,承认“友好平等关系”。至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世界进入全球化时期。

阿明将20世纪70、80年代后世界的中心概括为以美国、西欧、日本组成的“三位一体”普遍化垄断系统。

直至年在为其书《不平等的发展》增版的序言中,他再次强调作为新集体帝国主义的中心和资本集中化新阶段产物的“三位一体”(或称“三合会”)依然作为主导力量统治世界,新的外围结构由除三位一体之外的全部世界组成。

尽管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性质依旧未变,新经济帝国主义成为普遍化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美欧日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然谋划着以三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依然把控在三位一体的寡头资本主义集团手中。

三者之间受利益影响是既联系又牵制,既亲密又客气的复杂关系。三位一体并非绝对的地理概念,而是属于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空间概念范畴。

尽管英国已宣布脱欧并在“硬脱欧”、“软脱欧”中遭遇难题,但基于英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底蕴、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其与欧盟在经济上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文中仍以“三位一体”而非“四位一体”代称。

关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否会伴随英国脱欧而形成以美国、日本、英国、欧盟为一体的四位一体格局;还是呈现美、日、英新的三位一体;抑或是权力向区域性组织偏移,如美国当前特朗普政府在印太地区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为主导的,为延续奥巴马时期重返亚太战略而组建的“四国机制”。

最终能否形成以美国主导的多中心格局,仍需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继续探讨。三位一体系统内部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美、欧、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看似稳定的背后实则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以欧盟的成立为重要节点,欧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经过三年过渡期,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阶段,欧盟28国的GDP直到年之前都高于美国。美国为应对欧盟发展,早于年与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正式成立。

年开始,欧盟28国GDP被美国反超并将差距逐渐扩大,美欧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在英国退出欧盟后只会更加扩大。日本抓住机遇实现经济腾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谋求政治地位,于70年代转变对美国一边倒式的追随外交政策。

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开提出“走向政治大国”目标,随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经济相抗衡的国家。美国则针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与美国贸易之中开始出现的出口逆差强迫日本通过自主限制减少出口,并以美元贬值的方式降低对日汇率,企图增强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美日贸易摩擦不断。

“年,日本与美国达成《维持市场秩序协定》,三年有效期内每年对美国出口电视机限制在万台,同比削减40%。”同期日本通过多年间认购巨额美国国债,在全世界国家中持有占比例高达30%-40%。

美国将日本企业将美国的哥伦比亚公司影片公司、西雅图知名棒球队、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大厦等大型跨国企业纳入麾下的并购行为视为经济侵略。日本科技的进步也让美国措手不及,根据日本通产省于年9月发表的《工业技术的趋势和未来任务》白皮书。

“按当年水平而言,年时,美国有9项领先,日本只有2项,其余5项相等;但到年,美国仅能保持2项领先,日本则为4项,其余10项相等。”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美国的54%”,在同年供美国国会议员传阅的文件《日本对美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中,提出美国面临着两场“世界战争”,包括对苏联的军事斗争与对日本的经济技术斗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