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活动上发言时,萨加莫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海军退役海军上校杰里·亨德里克斯表示,因用于舰载航空兵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美国海军航母正在失去其核心地位。
目前,美国海军仍然拥有全球最多的现役航母,计有10艘“尼米兹”级航母和1艘“福特”级航母,约占全球航母数量的55%,而且两者均为核动力航母。
“尼米兹”级体量10万吨,“福特”级排水量11万吨,都是海上的庞然大物,夺取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时,综合作战性能最为强悍的核动力航母。
法国海军现役4万吨级“戴高乐”号核航母,在美海军这两型核航母面前,可谓“小巫见大巫”。吨位、舰载机携带量、人员数量、海上自持力、作战性能等,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一般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1艘核航母中,有6艘就驻扎在大西洋舰队母港诺福克,有4艘驻扎在美国西海岸的2处基地,1艘航母则永久驻扎在亚洲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
从年开始,驻扎在美国东海岸的6艘核动力航母当中,却没有1艘能够前往远海执行任务。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航母,要么长期诺福克海军船厂或者纽波特纽斯船厂维修当中,要么是正处于几个月的定期维护当中。
二战以来,美海军一直保有全球数量最为庞大的航母舰队。现在,美海军却陷入了发展的尴尬态势,由于舰载航空兵缺乏资金投入,航母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维持自身的核心地位。
为改变美海军航母舰队的不利状态,美国海军退役上校亨德里克斯认为美军方高层需要加大对舰载航空兵的资金投入。此外,与大西洋地区相比,有必要在航母出入有威胁的太平洋地区部署更多的攻击型核潜艇。
另外,亨德里克斯表示有必要修改传统的航母打击群,包括1艘核动力航母、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4艘“伯克”级驱逐舰和2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在哈德逊研究所活动上,亨德里克斯警告,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就将犯下“战略错误”。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强盛,中国海军强势崛起,超越俄海军成为全球第二强,型两栖攻击舰、型防空驱逐舰,型补给舰等,这些万吨大型战舰不时地入列,扩充中国海军的舰队规模。
不仅让美海军印象深刻,而且令美海军深感担忧。尤其是“福建”号航母这艘8万吨级的电磁弹射型航母即将进行海试,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海域三航母编队的形成正在成为现实,成为美海军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军方高层承认其战争潜力远超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核动力航母,吨位大、舰载机多,综合战力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超大型、高度复杂化的海上庞然大物,流动的海上“野战机场”,军方对其维护保养,却颇费周章。
让核航母随时能离港,执行海上长时间战备巡逻或是作战任务,每年至少1/3时间,得在港口或者进船坞进行维护保养。对于有航母的海军来说,至少得保有3艘航母的规模,才能保证有1艘在海上值勤,并随时能投入作战。
根据国外商业卫星披露的照片显示,美海军竟然有9艘航母,不是停靠港口进行补给,就是在船厂进行维护保养。只有CVN-68“尼米兹”号与CVN-69“艾森豪威尔”号,这2艘航母在西太平洋执行任务。
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等全球其他海域,已经没有美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在那里耀武扬威了。在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恢复外交关系以后,为了维护在中东地区日渐衰竭的影响力,美海军向中东地区派遣了1艘能携带枚“战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
美军方扬言将确保中东地区的海上安全和稳定,却不料被伊朗军方逼出海面。据伊朗军方通报,这艘美海军核潜艇试图秘密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向波斯湾方向进行航行,后被伊朗海军“征服者”常规潜艇发现,并将其逼出水面。
美海军核动力航母的在航出勤率,至少从数据上来看,似乎并不漂亮。尤其是网传CVN-76“里根”号航母,还发生了核泄漏事故,美国朝野开始质疑核航母的安全性。
当然,美军对于伊朗军方声称在波斯湾逼出了美海军核潜艇予以否认,并称其为虚假信息。或许不排除伊朗海军进行宣传的可能性。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东地区有段时间没有美海军航母打击群的存在了,或多或少折损了美国的威望,可视作美国对中东影响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美海军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是由“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改造而成,潜航排水量1.8万吨,体量其实也不算小了。
只是核潜艇是在水下潜航的,与在海面上有巡洋舰、驱逐舰、燃油补给船等庞大的核动力航母打击群,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否认,美海军巡航导弹核潜艇进入中东地区,其影响力与核动力航母打击群,真的是没法比。
现在,对于美海军来说,还存在航母面临退役的问题,也让美海军高层感到头痛不已。
据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站5月3日报道,美国海军正在考虑将年10月18日入列的“艾森豪威尔”号延长寿命至年时才退役。
就服役年限而言,“艾森豪威尔”号就将拥有整整50年,高达半个世纪。对于美海军来说,延长航母的服役年限,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航母上剩余核燃料的数量,在中期要换核燃料和大修。在加固船体的基础上,在船厂的延寿作业,将由原本的6个月,顺延至最起码12个月,费用需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