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六十日的延长生育假,男方享受陪产假十五日。目前,已有16个省份通过了当地修改后的计划生育条例,延长了父母育儿假。
其中,大部分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并且增加了育儿假,且由父母共享。目前各省的规定大同小异,即直到孩子三周岁前,每年允许父母享有育儿假5天-15天。像北京、上海是5天,江西、黑龙江、河北等省份是10天。以前个别地方的育儿假停留在呼吁层面,如今已经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可见政策提升生育率的努力。
生育率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困扰很多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在这一背景下,父母共享育儿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是一个可喜的观念进步。诚如有法律学者所说,“法律本身不只是一个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的背后,是一个特殊的价值追求。法律对价值所作的选择、排列和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价值的混乱”。父母共享育儿假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育儿不仅仅是女性的责任,男性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应该正视的是,并不存在一个按钮,一摁下去所有困境就都迎刃而解了。生育政策的完善需要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迫切而关键的问题是:爸爸去哪儿了?
父亲的缺席:
育儿如何成为母亲的责任?
一直以来,女性是生育的承载者,育儿的责任主要落在母亲身上。我们对一个母亲的想象是相当苛刻与逼仄的,一个女性的“母亲”身份总是优先于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存在。我们也习惯于给予母亲各种各样的讴歌,无形中也将母亲束缚在“奉献”“牺牲”“伟大”等责任中,仿佛一个母亲如果不为孩子牺牲一切,她就是不称职的。但我们并不会以同样的标准对待父亲,父亲的沉默、缺席,似乎都是理所当然。
显然,这是一种性别上的构建。就像波伏娃所说,“Oneisnotborn,butratherb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