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m.sohu.com/a/260285967_100039581
引言
年夏季,面对日益强大的苏军,希特勒意识到除了撤退已无力采取任何行动,也不可能再取得胜利,于是便把这场作战改为象传统的条顿十字军东征对付亚细亚游牧部落那样的作战,并号召德国人防守“东壁”防线。卡萨布兰卡的最后通牒使和平不可能通过谈判达成。
消耗战(-年)
1.德军年的攻势
鉴于一百个左右的师被牵制在别处(有些没必要),希特勒需要在苏联赢得一场战术上的重大胜利来制止敌军发动新的攻势。这一情况使苏军对作战计划作了补充。7月5日,德军为了振奋士气,向库尔斯克突出部实施两翼合围,以期消灭它。但是苏军这时已熟悉克鲁格惯用的闪击战战术。它立即发动反攻,结果德军装甲车辆损失严重,大大削弱了德军的防御。尔后,红军迫使德军撤离顿涅茨盆地。
在更南部,苏军于8月30日收复了塔甘罗格,并沿亚速海北岸向前推进。这一行动迫使中部的德军撤退;该地区的罗科索夫斯基则向西挺进,切断了南北铁路线,并占领了斯摩棱斯克(9月23日)。战斗时断时续,这是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兵力过于单薄,交战双方无法保持不间断的接触。
2.苏军发动的攻势
10月初,苏军沿整条战线再次发动一场强大攻势。到11月18日,已切断列宁格勒-敖德萨铁路线,夺取了基辅。11月下旬,同盟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会晤,同意斯大林在东欧独行其是。结果,他立即把战略目标从仅限于打败德国改变为征服哥斯拉夫国家。因此,他的冬季进攻的目标是占领东欧的战略中心-维也纳的大门和罗马尼亚油田。其主攻目标是歼灭曼施泰因驻守在奥夫鲁奇至赫尔松防线上的六个集团军。
在这条防线上,天然防御阵地极少,人工构筑的防御阵地根本没有。苏军力图攻占第聂伯河突出部,并把这支德军歼灭在喀尔巴阡山这块铁砧上。苏军再次向这个南北向的铁路网发动进攻,以便使德军丧失防御的灵活性(自年1月13日起)。苏军四次单独的辅助进攻搅得来自列宁格勒以南的德军心神不宁。朱可夫(接替瓦杜丁)与科涅夫指挥的主攻切断了利沃夫-敖德萨这段铁路(3月9日)。3月末,苏军切断南俄罗斯德军与波兰德军的联系,驻守普鲁特河,准备在融雪期一结束就发动新的攻势。
在此期间,马利诺夫斯基已进入未设防的敖德萨(4月10日),在普鲁特河与科涅夫会师。数日后,被孤立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德军残部向苏军投降(5月12日)。于是,到盟军开始进攻法国那天,苏军已击退并严重地削弱了德军,把它们牵制在喀尔巴阡山麓,这样就可以向维也纳推进,而德军却无法轻易从波兰战线调动兵力来扼守这条防线。
这场战争的结论
德苏之战几乎可以说是一本教科书。德军发动的攻势胃口太大,时间太急。它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变得像美国内战的双方那样为城市的重要性所迷惑,而不知交通的重要性。结果,苏军部队可以通过莫斯科以东的重要交通枢纽自由调动,并保持实施积极防御所需的行动自由。德军的进攻与盟军对德国的空袭一样,未能摧毁苏军赖以发挥战术机动性的产油重地。德国人过分乐观,未能注意苏联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特性,既没有过冬的准备,也没有对付游击队的准备。希特勒的反斯拉夫主义促使反共分子背离了德国,在乌克兰尤其如此。
年,他有第二次机会,但却错过了。此后,同盟国开始从外围向德国的“欧洲堡垒”进攻。德军虽然仍能继续实施机动,但已拿不出新的进攻方法。这样便有利于苏军采取正确的对策。在苏军方面,它们充分利用了横向铁路线来调动预备队,进攻时从不超越后勤保障力所能及的程度,并且几乎总是得到重炮与空军的支援。它在不间断地对敌施加压力的同时,还有效地利用突袭各个歼灭敌人。
德军很少能退回到筑垒阵地,其机动部队已变得如此削弱,以致无法防卫环形筑垒阵地间的间隙地。最后,希特勒有几次本当理智地实施撤退,但他却坚持抵抗到底。最明显的是在斯大林格勒与克里米亚。如果德军拥有战略轰炸机部队,它就有可能摧毁苏联的石油工业,从而迫使苏联屈服。
大西洋上的海战和空战,都是按照运用一般战争原则的典型样式实施的。就空间的广度而言,这些作战与在西沙漠或苏联的作战相仿。进攻一方比防御一方更能够发挥战略机动性向对方薄弱的地区发动攻击,或从已方丧失主动权的地区撤走。海上角逐场是北美与英国之间的北大西洋生命线,这是条后勤补给命脉。在战略空袭方面,总的目标是德国的工业心脏地带,尤其是它的交通和石油工业。实施海空战必须着重强调战术以及战术所依赖的技术的发展。
年,盟国攻击部队在战术和技术两方面都不适应后来的任务,也没有像样的装备。到年,尽管经过两年的告警,美国的海军在反潜战方面以及它的陆军航空兵团在轰炸机突防方面仍与年时的其他国家一样未作任何准备。海战和空战这两种重要的作战行动,一种以英国的重要地区为中心,另一种以德国重要地区为中心,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可是,连某些最杰出的军事评论家都未能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两种作战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像地面战那么一目了然。
某些评论家断言,如果在对德国的空战上少下功夫,而在大西洋的海战上多下本钱,那么就能更快地获得较大的战果。这两种作战的成败,都取决于能否不断地搜集到准确的经济情报,而战前双方都没有搜集到足够具体的这种情报。英国的海上力量直到年英国陆军被逐出欧洲大陆之后,才如同它历来的那样和富勒、利德尔,哈特以及里奇蒙竭力主张的那样,成为英国战略的基础,尽管它没有作好反潜战的准备。甚至到那时它也不顾将来有力地打击敌人而保有实力的必要,就进行了挪威、达喀尔和希腊等某些战役。英国从法国撤出后,便采用了传统的海上战略。
它运用这种战略,采取进攻的方法打了两场长期的防御战:一处在以开罗为基地的西沙漠,另一处在大西洋。当德国于年6月入侵苏联时,这两处作战依然未分胜负。德国在战前就开始建立一支水面舰艇部队,但是这些舰只要等到年或年以后才能投入作战。它的潜艇部队很小,而且大部分航程较短,但它对潜艇战的原则和战术的研究却颇有成效。主要问题是希特勒不重视海军。在空军方面,英国刚开始建设一支保卫本土的空中力量,而那些将作为空袭德国本土的主力的飞机尚处于原型阶段,或者象“威灵顿”式中型轰炸机一样体积太小,威力不大。
直至年,盟军才开始拥有能够对德国实施瘫痪性打击的飞机,但这种空袭也只能零星地进行。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提供的兵力占实有兵力的二分之一。英国的空战原则强调的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不是经济、军事上的长期消耗战。德国人实际上并不具备战略轰炸能力,因为德国空军是作为战术空军力量建设的。作为一支防御力量,德国空军轰炸不了敌人的基地或补给线。相反,英国皇家海军实施的反潜战,却包括用轰炸机部队轰炸德国的潜艇制造厂。
大西洋之战
海上的主要防御措施是为运输船队护航。年9月前,英国海军部的态度是,只有在船只损失率上升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才使用护航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英国几乎不重视反潜战,因此缺乏护航舰只。另外,各港口都未作接纳护航运输船队的准备,对海外运来的货物分布情况的统计也不够。早期的运输船队基本上是由三十五艘商船组成,成九至十二列短纵队配置,在这个矩形纵队的四角各有一艘护航舰,剩余的护航舰都配置在船队之前。尽管防御一方使用了潜艇探测器(亦称声纳或水下雷达),但是潜艇仍可轻而易举地突破这种薄弱的护航屏障。运输船队运输船队运输船队的早期护航舰运输船前的“曲线”形护航屏障。
年3月遭受灾难性的损失之后,英国海军部才接受统计学家们的劝告,扩大运输船队的规模。这确实进一步提高了护航和运输的效率。到年,能够超越潜艇的快速运输船队(时速九至十五海里)的正面有了一支“曲线”型的护航屏障;慢速运输船队(时速六至九海里)也有一支延伸到盒型运输船队后方的马蹄形护航队。这样节省下来的护航舰只可组成独立的护航群,既可以象苏军机动部队插入德军在苏联的环形筑垒阵地间的间隙那样增援遭受攻击的运输船队,又可作为协同反潜部队对敌人发动进攻。基本的战略很简单:运输船队处于守势,吸引对方进攻,以便给予反击。
1.第一阶段(年9月-年6月)
海战的第一阶段延续至法国陷落为止。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海军上将拥有的五十六艘潜艇中,每次最多只有十艘待命出击。德国潜艇除了9月17日在英吉利海峡击沉的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和10月14日在斯卡帕弗洛湾击沉的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外,击沉的大部分舰船均为无护航队的商船。它们在布雷,特别是敷设磁性水雷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德国采用的这种战法迫使英国采取对策,给所有舰船都系上消磁带。皇家空军海岸防御司令部缺少适于海上护航的飞机,作战也不归海军部指挥(到年4月才归其指挥)。另外,海军部几乎没打算准备让海军航空兵(年归还海军)执行护航任务。
2.第二阶段(年6月-年3月)
当希特勒发动的挪威之战与法国之战从两翼突破了英国的封锁时,海战的第二阶段就开始了。德国占领了布雷斯特、洛里昂、圣纳泽尔、拉罗歇尔,波尔多等新的潜艇基地之后,把潜艇的航行时间缩短了一半。实际上,等于使原有潜艇的数量增长了一倍。当英国皇家空军与海军正在对付德国发动的不列颠之战并实施反入侵巡逻之际,德国人毫无干扰地在这些新基地建立起专门防空的潜艇修藏坞。
到年7月,德军得到加强的舰队在穿越比斯开湾时,就得到了德国在挪威与法国之间实施巡逻的空军的掩护。尔后,邓尼茨开始实施对付敌运输船队的潜艇群体作战计划,结果一连四个月每月都击沉了五十万吨敌船,这就是所谓的“黄金时代”当与同盟国的一队运输船队接触时,邓尼茨便在洛里昂指挥附近的其他潜艇消灭之。意大利人为这种作战行动提供了二十七艘潜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奉命巡逻北纬四十五度以南的海域。英国人因驱逐舰损失惨重,极感缺乏护航舰只。他们在驱逐快艇以及后来的护航舰(即护航驱逐舰)参战前打了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仗。
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英国人将其护航范围扩及到西经十九度。但是,它主要还是缺乏足够数量的小型战舰。同样,空中巡逻也受到航程的严格限制。只有“森德兰”式飞机的活动半径还能达到二百英里。因此,这些一起作战的潜艇群得以在大西洋水域击沉对方船只二百一十七艘。但是到年末,德国制造的潜艇仅能补足损失的三十一艘。年3月前,邓尼茨一直相信潜艇群战术是可靠的。可是后来在西北航道上的损失率却高达百分之二十。于是,他开始实施“吨位战”。
在这种作战中,一旦他的损失率急剧上升就转移进攻方向。在邓尼茨向西运动的同时,英国海军部已开始对海岸防御司令部实施作战指挥,并且从冰岛实施积极的反潜空中巡逻。这时,尽管英国在发展海上加油技术方面仍很缓慢,护卫舰的参战已使护航范围扩及到西经三十五度。年5月27日,从哈利法克斯驶出的HX-运输船队,是第一支在横渡海峡的全程中都得到护卫的运输船队。在这期间,盟军损失的舰船中运输船队的损失率只占百分之十,而德军损失的潜艇中有百分之六十是在袭击运输船队中被击沉的。
3.第三阶段: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增大(年4月-12月)
英国得到持友好态度的罗斯福政府和美国海军的支援。年9月3日,美国建立了一支中立巡逻队,接着于10月又沿美洲东海岸开辟了一道与美洲大陆相间三百英里宽的安全带。年,美国着手建立一支两洋海军。9月,完成了下列问题的谈判:以五十艘“超令”驱逐舰加十艘新式反潜海岸警卫队快艇,换取从纽芬兰到特立尼达的一系列基地九十九年的租借权。年6月6日,希特勒为了报复,向英国舰只展开了毫无节制的潜艇战。
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美英通过试探性会谈达成了如果(也许更恰当地说一旦)美国宣战,它们所要实施的作战协定。年2月1日,美国将中立巡逻队改为美国大西洋舰队。美国还计划成立护航队,陆战队已在冰岛登陆(年7月7日),美国部队不久以后将开始行动。在此期间,德国人于5月袭击了“赞姆·赞姆”号客轮与“罗宾。穆尔”号货船,受到追击的“俾斯麦”号德国战列舰穿过了美国的巡逻区,于是罗斯福迫不及待地宣布全国无限期地处于紧急状态。
10月31日,美国的“鲁本·詹姆斯”号驱逐舰被击沉。白宫立刻取消了在保护运输船队方面对海上行动的各种限制,并将护航队的游弋范围向东延伸到距爱尔兰不到四百英里的海域。这使英国司令官马克斯·霍顿海军上将得以将他的某些部队转用于对付抵达西非附近海域的德国新式远程潜艇。同时,在装有弹射器的舰只的启发下,想到了控制格陵兰空中间隙和对付执行劫掠任务的德国远程飞机的方法,后于年12月开始用护卫航母执行弹射飞机的任务。于是,第三阶段在一种乐观的气氛中宣告结束。但是美国的参战却又给德国潜艇开辟了一个防御薄弱有利可图的猎场。
4.第四阶段(年1月-年4月)
海战的第四阶段始于年初。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致力于同德国的海上斗争。于是改组了美国海军。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迅速建立起美国东西海疆防御指挥部,英国也派遣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参加。邓尼茨断定,每月击沉率达七十万吨就可打败同盟国,于是他在一个月内就向美国没设防的沿海运输航道发动了一场令人晕眩的进攻,专门对付油船。
3月,同盟国舰船的损失率上升到八十多万登记总吨位。但是到4月,同盟国将横渡大西洋的较大的运输船队的护卫舰只调去护卫沿海运输船队,因此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横贯大陆的输油管也缓和了油船不足的矛盾。5月,德国人向南驶入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同盟国采取对策,从新奥尔良至纽约设立了一道空中水面联锁护航系统。然后,由“奶牛”式新型潜水输油船提供油料的德国潜艇向更南方驶去,8月便进入南美洲海域,把巴西卷入战争。
年11、12两月,第二批潜艇已捞不到什么东西了。邓尼茨此时已在北大西洋恢复行动,但他被迫立即拨出潜艇攻击驶往苏联北方的运输船队,直到这些运输船队在PQ-17运输船队遭覆没(年7月)为止。9月份又有一支运输船队被摧毁。此后直到年3月开始实行空中护航之前,开往苏联的运输船队再未出航。
5.转折点
到年年中,当德国潜艇的月产量达到三十艘时,同盟国的大部分护航舰也都安装了雷达,可是形势依然严重,在执行“火炬”作战计划的11月,同盟国又损失了八十多万吨位的船只。它仍采用大型护航运输船队,并建立了秘密的美国第十舰队。这是一个研究反潜战的机构。尽管年3月德国炸沉了同盟国近七十万吨的船只,但到4月28日形势却发生了转折。
那天,西行的ONS-5运输船队与德国的五十一艘潜艇发生遭遇战时,该运输船队便借助两支其他护航群的力量摧毁了六艘敌潜艇而已方损失的商船总数为十二艘。自这次发生在纽芬兰附近海域的战斗之后,德国人一蹶不振。7月,同盟国的船舶制造量超过了它在全球的损失量,比德国人所作的估计高百分之四十。
6.第五阶段(年5月-年5月)
5月,邓尼茨把潜艇群的作战目标转向亚速尔群岛,攻击同盟国开往地中海的运输船队。这只能为美国的新式护航航空母舰大队与猎潜舰大队的反击造成有利之机。在三个月内,这些大队以损失四架飞机的代价击沉了十五艘德国潜艇,尽管德国潜艇是在水面上作战的。年春,英国皇家空军海岸防御司令部已开始向正在比斯开湾内游弋的德国潜艇发动了一场由雷达导航的进攻。
德国人用“梅托克斯”式雷达探测器对付英国的雷达;英国人则把雷达波长改为十厘米,而且还在飞机上安装了“利”式探照灯,在夜间发动进攻。德国潜艇装有高射炮。年7月,英国飞机在水面舰只的支援下,二十一天内击沉六艘德国潜艇,后又在七天内击沉九艘。因此,德国潜艇一律停止航行。直到9月,邓尼茨才命令它们通过西班牙海岸,利用音响鱼雷攻击同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
结语
彻底战胜德国潜艇的,是自始至终在大西洋上空实施的近距离空中掩护以及保护运输船队与猎潜舰大队的大量的护航飞机与护航舰。同盟国对德国潜艇制造厂的轰炸大大推迟了瓦尔特的XXI型水下高速潜艇的问世。尽管这种潜艇使用了通气管,但德国潜艇乘员的士气仍很低落。同盟国运输船队终于可以毫无阻挡地行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