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商人,引进番薯使饥荒得到遏制,耕地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15世纪末期,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跨大西洋,这一次航行除了发现了让他名垂千史的新大陆外,还发现了南美当地的农作物——番薯。

自此,番薯这一枚生命力顽强的农作物被哥伦布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带回了西班牙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

随着西班牙征战四方,攻陷菲律宾,为了解决当地粮米不足的问题,便将番薯这一农作物引进菲律宾进行种植。很快,这一能够亩产接近斤的超级农作物迅速在东南亚周围传播开来。

16世纪末期,万历年间,正值国家国力强盛,虽然明朝官方早已停止了对海洋的探索,但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受利益的驱使却一直在海上大为活跃,高额的贸易利润使得海边居民对此趋之若鹜,下海经商已经蔚然成风。

此时的福建有一位名为陈振龙的郁郁不得志落榜秀才,在经历无数次科举失败后终于决定放弃仕途,转而同周围的邻居一起出海经商。

跟随船队来到菲律宾的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特色农作物,他发现此物味道甘甜,且易于耕种产量又极大。作为曾经是读书人的他立马想到了国内遭受饥荒被饿死的难民们。

他想这种农作物或许可以拯救难民于水火,他随之心动,他决定将此作物带回国内进行推广与耕种。

但往往事与愿违,深知此作物有着重要作用的西班牙政府怎么可能允许一介外国商人将种子带离菲律宾。陈振龙试图将种子藏在麻袋中,塞在竹竿内。

不过在西班牙海关的层层盘剥下还是现出了原型,并且还因此受到了高额的经济处罚。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陈振龙得知运送番薯回国不一定需要种子,而是只需要有番薯藤就可以,甚至番薯藤相较于种子而言更易于存活,且生长更为迅速。

于是陈振龙将番薯藤编入汲水绳中,并且在其表面涂抹上污泥,使其看上去与汲水绳无异。果然,这一方法取得了效果,西班牙的海关完全没有发现绳子的异常,陈振龙得以躲过其检查蒙混过关。

年,陈振龙成功将番薯藤带回国内,番薯首先在周围进行测试性种植,发现效果非常好,而后在福建一带进行推广,逐渐开始向北延伸。

当时,我国北方因为气候寒冷,每年仅能产出一季大约斤左右的小麦,而就算在气候温暖的南方,一年两季水稻产量也只有斤左右。

但是番薯不仅在北方也可以种两季,而且它的亩产量分别为斤与斤。总计为0斤。番薯的口感营养虽然与小麦水稻还有些许差距,但是这对于还在贫困线挣扎,尚未达到温饱条件的国内劳苦大众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陈振龙这一功劳使我国的可耕种面积扩大了四倍有余。国内人口也从明朝初期的0.7亿,一跃成为1.97亿。其引发的人口和食物革命,也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静的。明末清初,战乱四起,国内民不聊生,番薯这一超级农作物的发展自然也就停滞了下来。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剧烈动荡之后,番薯才开始再一次进行广泛的传播。而彼时的国内人口却已经降为一亿左右。

赖于番薯“粗生贱养”的特性,当其他地方的灾民还在因饥荒而大量死人时,动荡结束后的福建却很快就恢复了粮食的供给。当时的福建可谓是遍地都是番薯,每家每户都以番薯为食。

得益于此,整个福建省的人口也从万历年间的万人于道光年间增加到了万人。

随着时局稳定,国内人口开始逐步增长,康熙年间全国人民总数已经到达1.5亿人口。雍正年间,仅凭水稻与小麦的种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人口。

人们开始想方设法开发荒山野岭进行种植,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全军覆没。但是奇迹般的,番薯却顽强的生活了下来,并且有着不俗的产量。

为了挽救由于常年战乱导致几乎人口殆尽的四川人数,振兴天府之国。于是发起了浩浩荡荡“湖广填四川”活动。“

我从湖广来,我要到四川去”成为了大量移民对于不知他们方向路人的回答。大量福建人口涌入四川的同时也将他们种植番薯的技术带去了四川。被局限在福建的番薯也随之在南方更多地方开出了属于它的花朵。

乾隆初期,山东胶州天灾横行。陈振龙的子孙陈世元来到此地,决心将番薯的种植技术在此地发扬。于是自己联系了几个朋友共同出资,引入种子,在胶州当地进行试验。经过各种改良,最后番薯种植成功,在当地引发轰动,遂开始大规模传播与种植。

这一成功更加坚定了陈振龙的信心,他将种植番薯在全国范围宣传开来。并且出了一本《金薯种植法》免费发放给老百姓。经过陈氏子孙的不懈努力,番薯的种植方法终于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

到了乾隆50年,皇帝终于认知到了番薯的重要性,决定发出圣旨,下令在全国大肆种植番薯,“使皆知种薯之利,多为栽种”。

至此,番薯种植终于从民间的自发传播,演变成了国家行为。这一段全国推广的路,一走就是余年。

在番薯的广泛种植下,我国各朝各代的人口也从明朝万历年间(年-年)的约1亿人口,繁衍至乾隆五十九年(年)的3.13亿,到了道光三十年(年),又增长至4.3亿。

这其中能够让中华民族繁衍强大的根源,番薯的广泛传播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老百姓看来,那一小根漂洋过海而来的番薯,就是先驱们,为我们带来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