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爵级战列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最强悍的战列舰之一,该级战列舰共有4艘,分别是“铁公爵(IronDuke)”号、“本鲍(Benbow)”号和“印度皇帝(EmperorofIndia)”号以及“马尔博罗(Marlborough)”号。
铁公爵号战列舰是该级舰的首舰,于年1月在朴茨茅斯造船厂安放龙骨,十个月后下水,年3月,该舰正式服役,成为本土舰队的旗舰。其他三艘则分别在德文波特、威廉彼尔德摩尔、威克斯三家不同的公司进行建造,截至年年底,四艘铁公爵级战列舰全部下水并进入海军服役。
铁公爵级战列舰本鲍(Benbow)”号战列舰
铁公爵号战列舰全长.9米,宽27.4米,吃水9.98米,设计排水量为吨,满载排水量高达吨。十八台BabcockWilcox锅炉可以爆发出马力的动力(千瓦),使战舰达到为21.25节的最高航速(39公里/小时;24英里/小时)。
在10节的经济的巡航速度下,铁公爵号战列舰的巡航半径可以达到海里(19公里/小时;12英里/小时)。一般情况下,铁公爵号战列舰共有名舰员,在战时这一数字增至人。
铁公爵号战列舰秉承一战时期“大舰巨炮”的设计理念,全舰共有10门mm45倍径MarkV舰炮,分别布置在5座双联装炮塔内,其中5号炮塔位于船中部的烟囱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炮塔总重达到了约吨。
铁公爵级战列舰印度皇帝号的后部炮塔(X和Y)炮塔
该舰的近程防御主要依赖12门BL6英寸MkVII副炮,同时该舰还配备了两门QF3英寸高射炮和4门2英寸高射炮,另外,当时主力舰还热衷于安装鱼雷发射管,因此铁公爵号战列舰的舷侧还配备了四根21英寸(毫米)鱼雷发射管。
QF3英寸高射炮
除了强劲的火力外,铁公爵号战列舰还配有厚重的装甲,该船的侧舷主装甲带最厚处达到了mm,最薄处也达到了mm。主炮塔也是防御的重点,其侧面装甲厚度达到了mm,顶部则为mm。
强大的火力和坚实的装甲使得铁公爵号战列舰重量超标,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该级舰放弃了以往英国战列舰上安装的纵向水密隔舱隔板的设计,因此水下防护成为其最大的隐患。
铁公爵级战列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皇家海军中最先进的战舰,它们活跃于各场海战中。随着先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服役,铁公爵级战列舰被逐步移出一线。
服役后的铁公爵号战列舰被分配到本土舰队,成为乔治·卡拉汉海军上将的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皇家海军将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合并,铁公爵号继续担任约翰·杰利科的舰队旗舰,并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主要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铁公爵号战列舰被移交地中海舰队使用。年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要求,铁公爵号战列舰从现役名册中删除。
尽管如此,该舰仍保持服役状态,并于年被调到大西洋舰队服役,直到3年后才被除役。
除役后的铁公爵号战列舰拆除了两座炮塔和大量的装甲,作为训练舰和补给舰发挥余热。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铁公爵号战列舰剩余的炮管被拆除,用于海岸防御。
年10月17日,四架德国空军的容克Ju88中型轰炸机袭击了斯卡帕湾,险些击中铁公爵号。为了防止被击沉,船员不得不将军舰搁浅在港湾内。
年3月16日,这艘仍搁浅的战舰再次遭到德国空军飞机的攻击。18架Ju88轰炸机攻击了港口和周围设施,铁公爵号战列舰遭受严重损坏。
二战中,舰载机出色的表现,让英国皇家海军意识到大舰巨炮已成为“过去式”。随着战争的结束,铁公爵号战列舰于年4月19日被打捞出水,最终以废铁出售并拆解报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