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丰收节日迎喜讯,马

金风送爽庆丰收,春华秋实结硕果。九月马铃薯收获季,莫拐农场农林站的地块成为焦点,引得不少马铃薯种植户前来围观,两斤多的大土豆比比皆是,让人爱不释手。

家住黑龙江省讷河市的刘老汉今年58岁,每年秋季都外出务工来到呼伦贝尔捡土豆,产量这么高、个头这么大的土豆他还是头一次见,老人家为农垦的种地水平竖起了称赞的大拇指。农场农林站今年大田种植马铃薯亩,品种为荷兰,亩产达到7千斤以上,创造了本场历史新高,成为周边地区的高产典范。此外,还种植了大西洋、兴佳、荷兰3个品种,合计亩,产量也十分可观。

产量高,效益好,农林站今年在马铃薯种植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并且得到农场政策、技术、措施的有力支撑。他们选用了优良品种,严抓药剂拌种的规程,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的结合。在地块选择上,马铃薯全部种植在水浇地上,大田利用水利设施喷灌,创新采取了“铺设滴灌+中耕一次成型”、“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技术的应用达到了省时、省力、高效。为了延长生长期,比照往年提前一周进行播种,并且使用闷耕、耢草的方法,不用化学灭草,避免了用药抑制作物生长,两项措施叠加,马铃薯足足多长了半个月。农场指导农林站科学衡量高投入、高产出的关系,确保了底肥充足、苗期两遍追肥到位。在夏秋季节雨水频繁、晚疫病高发的不利因素下,既采取“靶向用药”,又应用杀菌剂、保护剂双管齐下,有效防治真菌,保护了丰收果实。

莫拐农场场长、高级农艺师刘友山说:“根据莫拐农场的规模、地理条件,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因此积极探索和引进以马铃薯、甜菜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打破以往老三样的种植模式,将亩效益从几百元向千元目标努力,将高质量发展目标切合进生产经营实际。”今年,为鼓舞干群士气,激发创业动能,莫拐农场逐步推行直属单位的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定额补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林站作为直属单位,在崭新机制下,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在马铃薯种植上打开了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梳理高效农业的主攻方向,农林站负责人带领着26名职工,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大丰收时刻,他以保守的态度,算了这样一笔账,马铃薯亩产7千斤,以商品薯占5千斤、小土豆占2千斤计算,按照市场行情,亩总收入是元,去除亩成本元,亩纯收入为元。良好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带动职工收入的增加,谈到这时,农场职工满满的笑容挂在脸上。

莫拐农场通过马铃薯高产,使高效农业的步伐坚实有力,今后,将在寻求合作、抓住订单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模式化的栽培技术、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为保障,相继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以高效农业的成果强场富民。

文字:王明明王晶

图片:王明明

监审:张丽

编辑:戴文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