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
地球之所以会形成宜居的环境,其中一个隐形的因素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地球磁场。总体来看,磁场能够削弱宇宙辐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那些没有磁场的星球,例如月球,往往也没有大气层,因为磁场具有不让大气层逸散的作用。根据报道,美国宇航局发布研究报告称,他们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磁场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凹痕”。
这个凹痕是动态的,目前它正从南大西洋向南美洲移动。对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要建立起长期观测地球磁场动态的系统,从而减少地球磁场缺乏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那么这次出现在大西洋上的磁场凹痕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它继续扩散,会造成什么后果?
地球磁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世间万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如此。太阳作为太阳系内唯一的一颗恒星,它在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其它星球的同时,也持续释放出高能粒子辐射对周围的星球造成冲击。如果一颗星球没有完整的磁场,那么它将会受到太阳辐射的损害,因此地球磁场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便是减弱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根据科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可以分为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我们常说的磁场是基本磁场。它属于静磁场,源于地球内部,在地磁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可以被人类用来导航、通讯等活动。而变化磁场则是所有短期变化磁场的总称,源于地球外部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太阳辐射、星球引力干扰等等。
人类很早就发现地磁场的存在,并且利用它的特点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通讯效率,例如人类可以根据地磁场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地表的矿产分布,又比如人类利用地磁场的分布来进行无线电波的传输等等。在地磁场的保护下,太阳释放出来的高能粒子辐射会被地球两极所吸收,从而在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而其它地区受到辐射的程度则大大减弱。
地球磁场“凹痕”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研究人员的介绍,起初他们发现南大西洋的上空区域出现了辐射粒子明显增多的现象,于是他们对该地区进行地球磁场的监测,发现那里的地磁场分布存在一个明显的凹痕。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该凹痕是由范艾伦辐射带变形造成的。范艾伦辐射带是分布在地球周围的高能粒子带,它的功能是吸收从太阳和其它地方朝向地球的带电粒子。
由于范艾伦辐射带出现了形变,导致该区域的地球磁场明显比周围的磁场弱,这就是产生凹痕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范艾伦辐射带发生形变呢?对此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太阳活动出现了短期的强烈势头而导致的,但目前这种说法尚未被证实。
磁场凹痕会造成什么影响?
当研究人员一开始在南大西洋发现了地球磁场凹痕的时候,就担心位于该区域上空的人造卫星会暴露在宇宙高辐射的环境中,如今这一凹痕出现了往西南方向移动的情况。如果地球磁场凹痕继续扩大,那么将会导致更多人造卫星暴露在辐射危险中。
太空辐射不仅会使人造卫星的设备老化,还会导致其中的电路系统短路,最后导致整个系统陷入瘫痪。
幸运的是目前该凹痕的移动速度并不快,美国宇航局已经成立研究小组对它进行持续的追踪。地磁场凹痕的出现似乎在提醒人类,除了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