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唐有祺化学世界的百年求索者

                            

简介

唐有祺,年7月生,上海市南汇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历任国家教委科技委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年,唐有祺在家中。图片为资料图片

他是我国晶体化学的奠基人,倡导了化学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又融会贯通晶体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开拓了分子工程学。他以期颐之身,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的百年进程——在美求学一切顺利时,他放弃大好前程,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在遭逢政治风雨时,他处变不惊,以非凡的定力潜心著书,抓住一切机会为国家建设服务;在“化学消亡论”甚嚣尘上之际,他超越自我,为全中国的化学人仗义执言;在高校科技工作受到市场经济冲击时,他奔走疾呼,为建设稳定的科技队伍布局谋篇。

他宛如一面坚实的盾牌,护佑着中国化学和中国科学安然度过风风雨雨;他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国际晶体学界,为中国竖起伟岸的丰碑;他宛如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一代代科学儿女。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教育家、《物理化学学报》创刊主编、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北京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先生。

乱世求学

年7月11日,唐有祺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新场镇的一户小康人家,5岁时进入新场小学接受正规教育,年到南汇县读初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办学理念非常先进的上海中学。

年,唐有祺高中毕业,考入同济大学。时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济大学不得已五易校址,辗转9省市。颠沛流离的大学生活,饱受战乱的故土山河,在青年唐有祺心中涂下了最暗的底色,使得后来的他无论遭逢多大变故,内心从来都有希望的光明耀亮。

年,唐有祺大学毕业,此时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唐有祺一心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开发中国特色资源来服务国家。他先后到昆明的兵工厂、重庆渝鑫钢铁厂工作。后来,又专门从事做电机和变压器的矽钢替代品——电解铁片研究。

为此,唐有祺放弃了已经考上的中央大学研究生学业。几个月后,赴美选拔考试传来好消息,唐有祺获得化工专业的唯一一个留学名额,但他又搁置了这个绝佳的进修机会。但大学毕业后从事实业工作的经历让唐有祺意识到,只有提高学识才能在技术方面作出突破。因此,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决定赴美留学。

年8月,唐有祺抵达美国。凭着自己对物理和化学的浓厚兴趣及在这两方面的扎实基础,他被国际著名晶体化学家、加州理工学院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林教授收入门下,攻读博士学位。

在鲍林门下,唐有祺不但掌握了此前从未接触过的仪器设计及搭建技能,还利用高超的数学技巧,在自己搭建的仪器上顺利解决了导师交给他的两个具有挑战性的前沿问题。

年7月,唐有祺博士毕业。因对唐有祺能力的期许,鲍林把国际上刚刚兴起的用X射线解析蛋白质结构的重任交给了他,让他以博士后的身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自此,唐有祺成为国际上首批接触蛋白质晶体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少数学者之一,为他后来在中国倡导化学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天燕归

正当唐有祺的蛋白质晶体研究进展日益顺利,有望获得重大成果之时,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急需各行各业人才。年春,唐有祺毅然决定,中断研究,设法回国。

尽管爱才心切的鲍林万般不舍,但热爱和平的导师还是利用年7月国际晶体学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二届大会之机,帮助唐有祺获得了离开美国赴瑞典的签证。

年5月,唐有祺拿着这张离开美国的门票登上了横渡大西洋的客轮。此后,历时3个月,他陆续突破英、法的签证封锁,于在年8月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

年9月,唐有祺开始执教清华大学化学系,开设“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本质”这门中国从未有过的新课,将结构化学与化学键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介绍到国内。这是唐有祺对晶体化学、结构化学在中国启蒙的第一步。

年,全国范围内院系调整,唐有祺跟随黄子卿先生迁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唐有祺的生活和命运与北京大学紧密相连。

为尽快建立起中国晶体化学的研究体系,唐有祺不仅在北京大学开课,系统培养学生,还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师资培训班,推动晶体化学在全国综合大学的普及。他在“结晶化学”课堂上使用的讲义,经几次试用后,受教育部委托,于年11月正式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结晶化学》成为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第一批高等学校新教材。

年,唐有祺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开设“物质结构”一课,主要讲授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本质,以及量子力学基础和研究分子结构的方法和原理,依然是自己编写讲义。

此时的中国,结构化学人才奇缺。年,受X射线晶体学研究前辈陆学善先生的邀请,唐有祺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现物理研究所)兼职,筹组单晶结构分析工作。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唐有祺又应邀筹组化学所的结构化学研究工作。

唐有祺一心想建立中国自己的结构化学研究体系,他利用在三家单位兼职的有利条件,和陆学善先生等一道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人力和物力结合在一起,建成了新中国首个X射线结构测定实验室。

凭借师从鲍林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唐有祺带领研究人员,硬是在严峻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的结构化学研究,为新中国培养出一批结构化学人才,更为我国后续解决猪胰岛素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初心不改

正当唐有祺倾尽满腔热情大力推动中国结构化学教育与研究之际,漫长的政治运动剥夺了他从事研究的权利,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寻找一切时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年,历经六年零九个月的协作研究,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胰岛素。

年4月,国家科委主持召开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唐有祺敏锐地提议,接下来应该刻不容缓地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为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开一个缺口。

唐有祺有理有据的建议被会议采纳,他也因此被推举为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的学术带头人。然而,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唐有祺被排除在研究队伍之外。但因包括唐有祺培养的学生在内的一大批北京大学教师仍然在研究队伍中,心系胰岛素结构解析的他仍得以在幕后指挥大方向。

年“七一”前夕,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测定全面完成,消息一出,震惊世界。这为唐有祺在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顺利加入国际晶体学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无法做研究的日子里,唐有祺便以非凡的毅力整理自己上课用的讲义,撰写著作。年10月,他完成书稿《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并于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著作首次将统计力学介绍到中国化学界,为中国化学的纵深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年,《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

年冬,唐有祺专心整理《对称性原理》讲义,形成《对称性原理》上、下两部书稿,由科学出版社分别在年、年以一、二分册的形式出版。这本书被日本高分子学界推荐为重要化学参考书。

年,《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对称性原理》双双入选《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并再版发行。

除了这些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著作,唐有祺还把给工农兵学员讲课用的讲义进行了修订,年9月形成《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一书,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年12月第二次印刷。

《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首次深入浅出地将宏观动力学与反应器原理的精髓介绍给国内化学工作者,对后来我国研制高效聚乙烯、氧氯化和环氧乙烷催化剂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著书立说的同时,唐有祺也一直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