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希腊的《中希时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6日发布的希腊全境火灾风险预测图中可以看到,半个希腊都处在“红色警戒”状态。
这份地图确实有些触目惊心,希腊西部的亚该亚省、伊利亚省遗迹中部和色萨利地区,还有克里特地区都处在极端火灾危险之下。截止8月7日,希腊全境有56处大型火场,形势极其危险。
欧洲除了希腊以外,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希腊对面的土耳其普遍发生大火,而且火势范围很大难以控制,而导致火灾的原因则是近期袭击欧洲的高温,欧洲Severe-Weather网站在8月1日就警告,挑战欧洲历史高温极值可能将在未来几天内发生,8月1日时希腊47℃的高温有种处在美加西部的热穹顶下的错觉。
欧洲高温究竟是从哪来的?
据Severe-Weather网站的一篇文章称,此次穿过意大利南部袭击东南欧的热浪,所经之处经历了42℃~45℃,很明显即使是夏天干热地中海气候的希腊也是非常罕见的高温,而近期则达到了47℃。
据文章称,此次欧洲东南部的高温是由一种叫做热穹顶的现象导致的,7月底一个强大的阻塞上脊导致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温度极高,通常将这种模式成为热穹,它经常会带来创纪录的高温。
热穹顶形成模式有些特殊,这是一个下降动力高压将地面或者海面上升动力低压兜住的现象,犹如给这片区域里加了一个盖子,太阳光能透进来,但外界的冷空气进不来,热空气在内部积聚,并且由于规模巨大移动缓慢,导致长时间的罕见高温。
6月底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发生的就是热穹顶事件,此前在5月底到6月初在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发生超过30℃的高温也是热穹顶事件,这次发生在欧洲东南部,仅仅在年就发生了三次。
但在过去的十年间,也仅仅发生了3次,分别是年和年的北美以及年阿拉斯加热穹顶事件,灾难气候频繁发生,一年更比十年强,请问你怕不怕?
《自然-气候变化》论文称:地球恐将转冷
高温总是伴随着干旱和大火,而按常规的推测,这是全球变暖下极端天气所导致,似乎这逻辑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全球变暖,一个令人不安但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概念,正席卷全世界。
不过8月5日在《NatureClimateChange》上有一篇论文“Observation-basedearly-warningsignalsforacollapseofthe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崩溃的基于观测的预警信号)。
论文的内容显示对北半球影响最大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在上个世纪可能已经达到“几乎完全失去稳定性”的程度,而AMOC的发展,将会关系到北半球气候模式的改变,甚至可能改变全球气候。
AMOC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影响全球气候的由大气和盐度驱动的洋流系统,它将温暖的海水从赤道运送到北极附近,释放了热量的海水变冷,密度增加,在大西洋北部下层到深层水域,然后再由向南的回流重新回到赤道。
AMOC对北半球气候影响很大,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就是AMOC输送的热量所致,它让西欧的冬季比较温暖,同样它也是北半球重要热量来源,南极冬季最冷温度可达-89.2°C,但北极最冷也只达到-68.5℃,两者的差异除了大气环流以及获得热辐射方式的差异外,最重要的就是北极有AMOC对它输送热量。
AMOC到底出现什么状况了?
AMOC变弱了,未来可能趋向于弱模式,而原本它是处在强模式状态,产生的它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后的淡水,使得原本应该在北大西洋下沉的浓度比较高的盐水冲淡,使得它密度降低,下沉变慢或者消失。
另一个则是海水变暖膨胀后密度本来就下降,使得这个AMOC强度也在减弱,据主要作者NiklasBoers博士表示,从上世纪开始,AMOC可能已经从“相对稳定的条件发展到接近临界转变”,但这种转变与温度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这项研究表明AMOC可能正处在一个叫做“临界减速”的阶段,“AMOC严重放缓的迹象可以为预测未来的突然气候转变提供关键信息”,但论文同时表示,尽管AMOC正在减弱,但很难预测它何时会达到临界关键的过渡点。
AMOC变化后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
关于AMOC变化的研究早已有之,比如年6月26日在《科学进展》上就有一篇标题为“Climateimpactsofaweakened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inawarmingclimate”(变暖气候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对气候的影响)的论文。
其中就提出了一个“双极跷跷板”的效应,在北半球变冷,而在南半球变热,最大的降温发生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以南,温度超过3℃,同时减弱的AMOC将导致到~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下降0.2℃。而减弱的AMOC可以防止~年的拉布拉多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海冰边缘地区50%以上的海冰流失。
AMOC减弱后海冰状态模拟
是不是好事一桩?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AMOC出现变化将可能使得地球重新变冷,不过英国《卫报》在年2月26日发表的文章中则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