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帝汶纸币上有汉字因为华人在当地的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s://m.39.net/pf/a_5334062.html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地处东南亚的东南海域,西与印尼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包括帝汶岛东部和欧库西飞地两部分,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公里。从十六世纪开始,东帝汶频繁遭到西方势力的入侵,并最终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后来东帝汶在年12月被印度尼西亚吞并,年8月经公民投票决定脱离印尼独立,年5月20日正式独立。东帝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中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比如开办华文学校、创立中华商会、在纸币上印刷汉字等。下面本文将着重讲解为什么东帝汶的纸币上会出现汉字。印刷在东帝汶纸币上的汉字是“厄斯科多”。因为“厄斯科多”是葡萄牙官方货币单位,所以一切流通在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货币都被冠以“厄斯科多”之名,比如安哥拉厄斯科多、东帝汶厄斯科多等。东帝汶厄斯科多的发行机构是大西洋银行,该银行是葡萄牙的国家银行,曾负责发行葡萄牙海外殖民地钞票,总部在里斯本。年大西洋银行在澳门设立了分行,而东帝汶分行则是在年成立的。那么大西洋银行作为货币的发行机构,为何会在东帝汶厄斯科多上印刷汉字呢?这主要是因为东帝汶存在着华人社会。中国人是有史可稽的最早来到东帝汶经商的人。元朝时,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漂洋过海来到东帝汶,用丝绸和瓷器交换当地的特产檀香(据记载,当时的东帝汶是“山无异木,唯檀香最盛”)。檀香贸易的兴盛使许多福建、广东的居民开始到东帝汶定居,至十九世纪初,东帝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华人社会。根据《南洋论》的统计,年东帝汶华人共人,占总人口的0.7%。而根据《华侨经济年鉴》的统计,东帝汶华人在年达到了人。至年,东帝汶华人的数量达到了其历史最高点,但因统计方式的不同,此阶段的统计数据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葡萄牙殖民当局的统计数据是人,其他的数据则有人、1.4万人和两万人等。而造成数据迥异的原因是华人的混血后裔是否被视为了华人群体。华人群体虽然在东帝汶不占绝对多数,但其却深刻影响着东帝汶的经济发展。年,东帝汶有零售商店两百余家,其中除了五家归葡萄牙人和当地土著所有外,其余全部由华人开办。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东帝汶的家零售商店中,由华人经营的已占到家。所以说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华人开办的零售商店几乎遍布于东帝汶的每一个城市和乡镇。所以葡萄牙从维护殖民统治出发,将汉字印在了东帝汶的纸币上。现如今,这些印有汉字的东帝汶纸币仅具有收藏价值,已经不能流通了。东帝汶独立后,宣布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另外发行与美分等值的本国硬币,以作为辅币在东帝汶流通。东帝汶纸币上的汉字见证了东帝汶与中华文化之间的渊源,亦见证了东帝汶华人群体的变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