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换来亡国代价的日本,为何选择偷袭美国

年12月7日,日本航空母舰上的架舰载机起飞扑向珍珠港,没多久,珍珠港上空出现大量日军飞机,它们在珍珠港上空如入无人之境,扔下数以万计的炸弹。在第一波偷袭成功后第二波飞机随即升空对美军战舰以及所有军事装备又从头炸了一遍。在短短的90分钟内,美军6艘军舰沉入海底,近架飞机化为废铁,港内舰艇几乎全军覆没,超过名美军伤亡,放眼望去,珍珠港上尸横遍野,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圆满成功。但这次事件从长远来看,却是日军最终走向战败命运的开端。那么,日本为何会发动一场给自己增加对手的偷袭行动?偷袭珍珠港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为何能够取得成功?这次事件又给整个二战局势带来了哪些变化?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珍珠港事件的始末和它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珍珠港事件前的日本

在太平洋战争中面对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日本运输船毫无还手之力地被送入海底,这些运输船满载着日本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太平洋战争前夕,决定开战的日本最高负责人永野任军令部总长,他表示日本36%的主要舰只是被美国的潜水艇击沉的。开战之初日本海军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中将表示开战前日本对美国的工业能力的估计是很轻率的,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见美国的生产力。日本到底为什么决定与美国开战?

日本二战时的武装运输船

年7月,日本进驻南印度支那。当时日本深陷中日战争泥潭,而美国和英国则从经济上支持中国,其主要的通道便是东南亚。美国对此的激烈反应超出了日本的想象,罗斯福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财产并推动对日石油禁运。当时资源贫乏的日本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是和大国美国开战还是听从美国从中国撤军。年日本的产油是美国的1/,战争最重要的石油的18%、钢铁的几乎%都靠美国出口给日本。

年10月刚上台的日本首相东条就是否开战开始再次检讨国策,其重心就是日本的国力估计。最终铃木企划院长和陆海军当局却得出了有利于决定开战的结论。当时的日本经济举目皆是悲观的情绪,由于长年的中日战争,国民经济从年的顶峰一路下滑。由于物资的供应和分配越来越困难开始发动国民进行回收金属的活动。

当时负责再检讨国策所需资料整理的是陆军省战备课的田边俊雄少佐。据他后来回忆当时日本完全不懂美国的情况,他们从航空部要来数据,各方面武器生产力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让他们不敢相信但就是事实,他们完全不明白双方国力的差别。面对巨大的国力差距,日本的战略仍然是乐观的,决定一开战就立刻把东南亚资源掠夺到手,用它来努力扩大生产,就能维持和美国长期作战的自给,同时,如果德国在欧洲战胜了,日本也能有力地和谈。而能否实现这一战略取决于海上运输线。

日本运输船残骸

当时的日本的运输船总吨位万吨,为了运输资源和物资最少得要万吨。因此,为了战争运送士兵和军需品需要的大量船只必须将它限制在万吨,陆海军同意这是战争的绝对条件。在开战前一个月的日本企划报告中表示可以保证运送资源的万吨船。为了维持国力,开战成为最有利的了,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错误。遭受美军攻击沉没的船只应该如何考虑?这一点被完全忽视了。他们只是把一战中英国运输队损失的资料进行参照得出的数字是10%也就是1年60万吨但实际损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年11月5日召开了决定是否开战的御前会谈。就资源运输,新上任的枢密院长进行了询问;“是否能认为南洋的敌舰不会对物资运输产生影响?”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表示:“海上运输是日本的生命线将会设法保护,但还是会有相当损失。但经过防御强化,日本海军可以担当重任。”枢密院长再次询问:“如果受到英、美、荷兰的海军破坏,日本的物资仍然能通行吗?”企划院长铃木贞一回答道:“10%的损失是陆海军共同研究的结果。”关于海上运输的争论,就在没有科学论证而只是盲目乐观的情况下做出了结论。这天的御前会议做出了对美开战的决定。

偷袭美国珍珠港

日本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而这次行动的目标有几个。首先是击沉一艘战列舰,这可用来满足宣传目的。日本认为如果美国看到他们宝贵的战列舰也就是他们海军的象征被摧毁后,美国对日开战的意愿也会衰减;其次,让太平洋舰队无法机动6个月,日本估计他们需要6个月来完成他们的征服,然后他们将开始防御美国的反击,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海战中一锤定音。因此日本知道不可能赢下和美国的持久战,所以日本的战略围绕着发动短期战争。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计划阶段甚至没有考虑袭击珍珠港的油箱或海军设施的原因。摧毁它们与拖6个月的目标无关。

美国珍珠港

珍珠港有大约80艘船,有8艘战列舰,其中七艘排在一起,一艘在干船坞中;还有8艘巡洋舰,其中4艘可以被鱼雷攻击;数十艘驱逐舰和辅助舰停靠在其他地方。对日本来说,不幸的是三艘美国航母都在海上,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日子里没有进港。

对珍珠港的袭击将由6艘舰队航空母舰负责,它们有一个架飞机。日本的飞行员为这次袭击进行了十个月的训练。此外,五艘小型潜艇将负责渗透港口并与空袭一起开始攻击。攻击将由两拨攻势组成。第一波攻击,藤田中尉指挥要求对港内舰船打击,第一波的关键是50架水平轰炸机和40架鱼雷轰炸机。他们的鱼雷已经用木鳍改装好因此它们可以在珍珠港的浅水区发挥作用。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港口的战列舰和航母。

架飞机组成的第一进攻波次于早上6点起飞,打击编队接近瓦胡岛很快分成小组,攻击他们预定的机场和目标。天空完全没有美国的战斗机,日本完完全全实现了偷袭。7点53分俯冲轰炸机比鱼雷机攻击得快,第一枚炸弹在第一枚鱼雷发射前几分钟就击中了珍珠港福特岛的南端。从苍龙号和飞龙号起飞的飞机,在7点55分抵达珍珠港,他们失望地发现他们的目标航母不在港内。苍龙号飞机的领队永井队长意识到港口内没有潜在目标,所以他和他的僚机就撤了,但剩下的六架飞机发起了攻击。

偷袭珍珠港

他们瞄准一艘过时的犹他号战列舰误以为是港内旗舰于是便向它发起了攻击。两枚鱼雷在早上8点之前击中了它,其余的都投空了,但有一枚偏得离谱,把旁边的雷利号击中。犹他号在8点12分时倾覆。雷利号命运几乎相同,但它的损管队及时修复阻止了它的倾覆。

永井绕过福特岛并针对他认为是战列舰的发起攻击,但事实上,那只是一艘巡洋舰海伦娜号,它与一艘老旧的布雷艇停在一起。永井的鱼雷擦过了布雷艇的舰艉在海伦娜的船体内爆炸,把两艘船都击伤了。永井的僚机发现了这不过是一艘巡洋舰便决定要去攻击战列舰群。

8架飞龙号的飞机也并没有更出色的表现。平田队长和他的僚机发现港内没有合适的目标因此他们前往战列舰排。但落后的其余六架飞机正好看到了对海伦娜号发起的攻击于是也效仿起来。四架发射了鱼雷但他们都射偏了很多,最后两架飞机在最后时刻止住了攻击并去找战列舰了。

由于珍珠港的地理位置与鱼雷机只有一条进场路径。如果他们从美国海军建筑上飞过气流会干扰他们的准确度并限制弹舱的开启。因此,大部分鱼雷机都飞经东南的海湾,造成的结果是攻击目标极不分散,都聚集在了战列舰排的南端攻击其中两艘战列舰。12架赤城飞机排成一行抵达于7点57分开始攻击同样的两艘战列舰,除了一架巧妙机动并击中了在一旁的加利福尼亚号。前面提到的四架飞龙号飞机不久之后也加入了攻击又对同样的两艘军舰发起攻击。

日本偷袭珍珠港

而此时港内的士兵已经接到了艾伦堡被袭击的警报,因此当赤城号的第一批鱼雷机接近时,许多炮手已经做好了准备,赤城号的飞机不得不在防空火力下投弹。赤城号飞机之后是加贺号的攻击编队要面临更猛的防空火力。在躲避的过程中一架加贺号的飞机右转于8点03分击中了另一艘内达华号。加贺号机队是唯一遭到损失的,在最后7架鱼雷机攻击时有5架被击落。

这次攻击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顺利执行,一次本应花费90秒的攻击从首次攻击结束花了11分钟。一些飞行员不得不中止攻击并重新俯冲。因为飞机间的相互干扰,猛烈的防空火力使飞行员无法精确瞄准并导致他们过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