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上和美国全面抗衡的国家就是苏联,但苏联最终在和美国的世纪竞争中失败解体,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涉及政、经、文化和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但从军事角度看,苏联和美国相比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那就是地缘上的巨大劣势。美国著名战略家马汉在自己的著作《海权论》中指出,一个强大的世界性国家需要一个必要条件,既拥有大量的海上航运,且拥有在远洋地位保护自己海上交通线的能力。因为海洋连接着世界的各大陆地,海运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涉及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口。而拥有强大的能够在远洋地区维护自己海上交通线的海军,也就成了国家繁荣的基础。而对于苏联来说,即使有资源打造庞大的海军,但其本身所处的环境注定苏联海军的情况非常不乐观。若对苏联的海权地缘态势下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糟糕透顶”四字。苏联的国土很大一部分处于北方,其面临的海洋则主要在于北方海区,这种地缘状况带来两个苏联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不受封锁的出海口,且北方海区的自然状况过于恶劣。虽然苏联的版图很大,但苏联靠近海洋的方向,无一不受限制。苏联一共有4大舰队,天然条件决定四支舰队无法互相协同,甚至很难离开自己的区域。苏军最弱的舰队为黑海舰队,该舰队所处的黑海实际上是一个内湖,黑海舰队要进入大西洋,需要穿越土耳其控制的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谨慎通过爱琴海和东地中海,在穿越突尼斯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战时这样的路线根本不可能通过。苏军最强大的舰队一直是北方舰队,此处的情况稍好,北方舰队虽然可在一个较为广阔的海域活动,但其海区大部分属于北纬70度以上的高纬度海区,只有西南部少数海区常年不封冻,但由于气候较冷存在大量浮冰,且北冰洋冷反气旋和大西洋暖气旋在此交汇,导致此地区经常出现严重的风暴等其他恶劣气候问题。至于北部和中部,根本找不出一个全年不冻港,因而很不适合作战。不仅如此,北方舰队要进入大西洋同样被阻碍,冷战期间北约沿着格陵兰岛、冰岛、英国、丹麦和挪威,建立起著名的GIUK水道,沿着GIUK线,北约军力可轻松封锁苏军最强大的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的舰队的情况同样类似。前者也处于内陆之中被大量北约国家包围,而后者则同样被美日扼守的多道海峡封锁,出路极为坎坷。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在调动上的困难,历史上是有实战例子证明的。在当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舰队封锁了沙俄的第一太平洋舰队(地位等同苏联太平洋舰队),沙俄派出第二太平洋舰队(地位等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远赴东亚来支援。结果波罗的海舰队为了支援太平洋舰队,足足跨越了大半个地球才到达亚洲,随即劳师远征的波罗的海舰队就被以逸待劳的日本舰队以微小代价打得全军覆没。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苏联这种海洋地缘环境,对集结舰队进行大规模行动来说简直是噩梦,事实上其海军就连要驶出自己所在的战区都异常困难。正是由于如此糟糕的地缘环境,苏联在冷战期间重点建设潜艇部队,因为潜艇部队才能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行动,且相比水面舰队有较高概率突破北约的封锁网络。在这种形势逼迫之下,苏联海军的长期战略任务实际上就是掩护战略核潜艇进入大洋的发射阵位,水面部队几乎成为了掩护潜艇部队进入大洋的配合者,而不是西方海军理论所追求的对全球主要海域的掌控者。直到今天,这种恶劣的地缘环境仍然困扰着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由于丢失了部分地方,俄罗斯出海口的情况更加糟糕,整个俄罗斯海军都处于封锁中。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俄罗斯海军近年来只能建造服役小型军舰,吨级的级都极为少见,只有潜艇部队方面新的亚森级和北风之神级是亮点,这凸显了俄罗斯海军水面部队的尴尬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海军基本不可能拥有在远洋保卫海上交通线的能力,按照西方海权论的思想,也就不可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继续存在。更糟糕的是,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是几乎无法改变的,其国家实力也许能够重振,但地缘上的劣势无法改变,整个俄罗斯海军仍然处于极端不利的力量分割和军事假想敌的包围之中。(加盟作者:刘耀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