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aowuzhiliao/43686.html
近年来,“欧亚主义”、“新欧亚主义”等词汇出现的频率开始越来越高,很多人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词汇代表了什么意思?
如果开门见山地说,那就是,新欧亚主义代表了近年来俄罗斯新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这个思想已经开始重塑俄国的认同,使其越来越远离西方,并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强烈影响世界。
没错,新欧亚主义就是俄国的东西。这件事情,需要从俄国自身与西方的关系史说起。
沙俄本与西方无关,彼得大帝的改革才让俄国产生了摇摆,图为俄国早期沙皇,可以看出是拜占庭和蒙古混合风格其实本来俄国算不上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它从来就和西方不一样,但是18世纪初叶,彼得大帝改革之后,俄国开始西化,却对究竟是全盘西化还是保留自身的特色争论不休,这个我们都知道了,那么在争论的过程中,俄国内部本身主要分成了两派。
主张全盘西化的一派被称为“西方派”,而主张传统的一派则被称为“斯拉夫派”,三百年来,俄国就这样一直东西摇摆,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在两方争执不休的过程中,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思潮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欧亚主义的新思潮,它以一种介于“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反西方的,并主张维护斯拉夫人利益的,但是与传统的斯拉夫派不同的是,它把斯拉夫民族往后放了放,而重点强调“欧亚”这个概念,欧亚主义者认为,俄国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
这段话如果简单翻译一下,应该就是,俄国不被欧洲人接受,也不可能被亚洲人接受,那我们干脆既不做欧洲人,也不做亚洲人,我们要自己建立一个独特的“欧亚洲”,自己玩自己的,总之俄国既和欧洲不一样,也与亚洲不同。
本来,这个思想在沙俄时期不怎么被重视,该思想提出的时候,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正值顶峰,刚打败拿破仑没几年,大家都觉得我们是欧洲宪兵了。我们当然是欧洲国家,谁管什么欧亚主义的事儿。后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不断遏制沙俄扩张,最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不惜联合奥斯曼人也要击垮沙俄,俄国人突然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原来俄国在欧洲人眼里是这么不受待见啊。
彼得大帝把自己打扮成西方人,也让该国陷入了纠结,注意与上图对比于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一面调头向亚洲扩张,另一方面泛斯拉夫主义开始兴起。斯拉夫派占了上风,既然西方不愿意接受,那我们只维护斯拉夫人的利益好了,泛斯拉夫主义盛行的后果就是把俄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沙俄灭亡。
接下来是苏联的历史,西方化和泛斯拉夫主义都遭到了失败,苏联不再亲近西方,也批判其他旧思潮,在此时,欧亚主义更不可能有市场,因为此时的俄国已经聚集在新的苏维埃认同之下。
但是苏联解体之后,真的让俄国失去了方向,俄罗斯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数百年来辛苦扩张的土地一夜之间吐出大半,国内经济崩溃,犯罪率暴增,人口暴跌,此时的西方却正在想着如何将其彻底击垮,根本不可能再走西化的道路。
俄国向西不成,向东也不成,那该怎么办?此时的欧亚主义终于被人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欧亚主义的回答是,那我们干脆就直接不东不西,因为俄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此时的欧亚主义也经历了发展,出现了新欧亚主义,是对古典欧亚主义的继承和发扬,熟悉俄国时政的人都知道在俄罗斯有一位著名学者和战略家,亚历山大·杜金,此人被西方媒体称为“普京的大脑”,近年来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就是新欧亚主义的代表人物,俄罗斯的政治走向也已经越来越向新欧亚主义的方向转变。我们下面就以杜金的思想为例,看看新欧亚主义的思想是什么。
杜金号称自己是“正统的欧亚主义继承人”,并且他认为,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有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圈。这里虽然民族众多,纵使这个文化圈也受到周边几大文明的影响,但是,广阔的平原、草原、森林等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各民族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与其他文化截然不同,因此它们绝不是任何文明的翻版。因此其特别主张,应当坚决同西方划清界限,保存俄罗斯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传统。
亚历山大·杜金,新欧亚主义代表人物,其指出俄国具有独特的传统这段话表明了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其实真正明白这段话的人都应该清楚,俄国的东西之争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现在已经给出了答卷:不是西方。
其实只要抓住这几个点:白人不等于西方人,欧洲国家不等于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中东文化而不是西方文化,就会发现俄国和西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那些说俄国是白人、是欧洲国家,是东正教国家所以是西方的人可以休矣了。
与古典欧亚主义主要是从地缘视角来解读其世界观不同的是,杜金所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尤其强调意识形态的构建和在政治上的落实等方面,所以新欧亚主义已经几乎无可替代地成了俄国最新的精神支柱。
新欧亚主义者认为,要挽救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危机,首先要在原苏联地区构筑一个,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的欧亚洲,或者可以称为“俄洲”。
这相当于是一种弱化版的斯拉夫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不同的是,欧亚主义者更强调地缘认同,认为俄国文明的认同在于东欧-北亚这一地理范围而不是斯拉夫这个民族,当然也不是东正教这个闪族来源的宗教,大半个世界都信奉亚伯拉罕宗教,难不成全是中东文明圈?
以往人们所划分的基督教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东正教文明圈等范式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出来,因为无论如何划分,你会发现这些宗教都是同一个来源,这些宗教之所以在各地产生差异,不是因为宗教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各地文化的底层逻辑,亚伯拉罕宗教覆盖了大半个世界的上层文明,却忘了各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样的,这才是同为基督教却产生不同教派并且互不接纳的原因。
从欧亚主义来看,俄国文明的底层逻辑就是东欧地理特征所造就的民族精神,如果概括一下,应该是一种以陆权和集体主义为基础的混合文化,这种混合文化不是它身上所显示出的任何一个与周边文明相似的特征,而是由这些特征共同组成并且有一个东欧内核的独特的文明形态。
因此这是建立欧亚国的基础。这个欧亚集团将不一定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形式出现,可能是一个联盟也可能是一个邦联之类的东西,它以斯拉夫人为大宗,斯拉夫人又以俄罗斯人为大宗,向周边融合中亚、高加索乃至波罗的海和巴尔干等地,变成一个以俄罗斯人为首、以斯拉夫人各部为相对主体的民族集团,颇有些类似古代的游牧民族集团,但又有所不同。
图为独联体,所谓欧亚国的基础在这个欧亚国之外,其还主张应当构建一个更大的大欧亚区域。即联合各种对西方不满的亚洲国家,以及一些对英美不满的欧陆国家,构建一个新的反西方联盟。
一方面,与俄国关系相当好的印度应当被纳入进来,另一方面主张联合伊朗,使自己的实力能够达到印度洋,另一方面则主张联合土耳其,其认为,图兰主义与斯拉夫民族渊源颇深,认为应当把这片区域纳入未来的俄国同盟当中。
图兰主义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泛突厥主义,近来俄国对土耳其的态度其实可以从新欧亚主义的思想里找到答案,一方面,新欧亚主义者不可能让土耳其来主导欧亚,另一方面又主张联合土耳其。
那么欧亚主义者对我国的态度如何呢?早年杜金曾持反感立场,认为在冷战中我国最终与美国建交是导致苏联失败的一大原因。但近年来他改变了立场,认为中国的陆地性最终还是要大于海洋性,因此也主张联合。
此外,他们还主张将加里宁格勒归还给德国,以与西方中的异类德国结盟,并将北方四岛归还给日本,以拉拢这个东北亚国家,总之一切以反西方为核心,试图联合整个欧亚大陆。
那么这些国家之间,要知道它们各自的矛盾可未必不如与西方的矛盾大,别的不说,俄国和德国也算是世仇了,土耳其的那些毫无下限的行为对世界的稳定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还有日本,这些国家凭什么联合起来?
限于篇幅,这篇文章不可能把其所有的思想描述一遍,但是在这里重点介绍其理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政治理论”。
传统的政治光谱分为左翼和右翼,简单来说,右翼是保守主义,左翼是进步主义,右翼的行为主体是教会,左翼的行为主体是阶级,后来法西斯崛起时,又产生了一个“第三路线主义”,我们往往说法西斯是极右翼,其实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既反左翼,也反右翼的第三势力,其行为主体是种族。
而新欧亚主义提出了一个第四政治理论,即第四条路线,突破了以往的左右划分,其行为主体是一种叫做“存在”的抽象概念。
打个比方,右翼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上层阶级,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依靠自己的统治集团行事,左翼则强调阶级,我们都是被压迫阶级,所以我们联合起来,而法西斯则强调种族,比如他们都是日耳曼种族的一员所以他们联合起来,但是新欧亚主义依托的是一种名为“存在”概念的东西。
这个概念来源于海德格尔,它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和其所在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关联,但它的具体含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中又各有侧重。解释一下就是,俄国、德国、土耳其、伊朗、印度和东亚,都存在反西方,都是陆权国家,虽然差异很大但是都存在着类似的一些价值观,那么,只要这些存在就够了,不同的文化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但反西方的取向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以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而联合起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疯狂的思想,俄国人又开始惊世骇俗地走独一无二的道路了,新欧亚主义将这个世界构建为非此即彼的两个对立方:欧亚主义者和大西洋主义者,主张重整俄国的东欧及邻近势力范围,并联合各亚洲国家,向英美代表的大西洋主义发起新一轮的挑战。
在这种模式下,其实那些诸如强调欧亚主义者模仿二战前德国的所谓“四文明区域”等研究其实是不太必要的,它的本质不是说要让俄国这个欧亚区联合德国的欧洲区和东亚的亚洲区去反对美洲区这么简单粗暴,而是这样的一种体系:以俄罗斯人为核心整合周边,构建一个以斯拉夫人为相对主体的欧亚文明区域,并以这个欧亚集团为首,联合土耳其、伊朗、印度和东亚等亚洲各国,组成一个共同的反西方联盟,至于所谓的美洲区,俄罗斯也不是不往拉美那里下功夫。
这样,一个以东欧为首的,联合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新的联盟似乎呼之欲出,所不同的是上一次强调阶级,这一次强调共同存在的陆权文明,其实不难发现,原来这就是俄国,有必要的话它可以继续更换形态,但是内核永远不变,一次次地上演雷同的全球博弈。
新欧亚主义与大西洋主义根本对立,很可能上演新一轮的博弈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个思想是非常疯狂的,在这里个人是不提倡它,而且东欧人在与西方的斗争中一败再败,从来没有赢过,而俄罗斯现在经济疲软,人口下滑,影响力不断萎缩,在国力透支的今天的地步,还要继续弄这些惊世骇俗的领导半个世界的理论,其前途根本未知,而且其主导的联盟即使按照其意愿真的成立,其内部也会因为文化和利益相差过大而导致不稳定的现象,这个在前两次的大博弈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其联盟稳定性不如西方,虽然西方的联盟本身并不算稳固。
那么欧亚主义有什么弊端呢?它确实把握住了俄国文明的根本脉络,但也暴露了其最大的问题,从地缘形势上来讲,新欧亚主义的这种联盟形态,在威胁西方之前,就可能和其他亚洲国家产生严重的冲突,我们以土耳其为例。
如果按照新欧亚主义者那种疯狂的战略构想来搞的话,支持土耳其的图兰主义,那么俄国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将和土耳其的图兰主义所主张的范围重合,如何确保这个联盟的稳定性?
再者,新欧亚主义者主张支持土耳其统一近东,那么,这样就把阿拉伯国家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而土耳其本身仍然是北约成员,这样的行为甚至可能加速让大部分的中东国家倒向西方,这些国家的实力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地理位置,到时候无论俄国积累起的陆权帝国有多么庞大,仍然会被锁死在黑海之内,重新上演克里米亚战争的一幕。
所以,其最大的劣势有两个,其一是与周边国家接壤过多,在地缘利益面前一切思想都是枉然,任何一个扩张的行为都会导致树敌过多乃至盟国背叛,其二是俄国的反西方思想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不光是在反西方,它是在反整个地中海文明,那么,无论底层逻辑如何,全球大半国家仍然都是相类似的亚伯拉罕宗教国家,甚至包括俄国自身,这样一来它就不止是反对西方,而是反对大半个世界包括它自己的内部,无论如何这都是超负荷的行为。仅从利益上来讲也不现实。
新欧亚主义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认同,但其前途依然未知底层逻辑上与地中海文明的矛盾,以及与各邻国的矛盾,让俄国经常几乎以一己之力单挑几乎整个世界,因此其行为还是应该冷静看待。
至于说新欧亚主义继续发展下去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按照以往的经验,可能第三次大博弈已经在酝酿之中了,或许这是一种宿命,但是无论如何,俄国自身的未来,仍然不甚明朗,我们还是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一切。相似的剧本,往往会有相似的结局。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
蓝海动能,会经常与大家分享中外历史知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