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行政区划的界线常规都是按照行政管辖范围、传统习惯沿袭、河流或者山川的走向来划分,而朝鲜半岛却是在由北纬38度线演变而来的军事分界线,进而演变成南北两个国家的行政分界线。北纬38度线,本是一条自然和地理用途的划线,存在于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上,但是这样一条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没有实际意义的划线,为何却成为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基础界线?
朝鲜半岛在近代历史上,命运一直不太好,要么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要么被殖民统治。而对于想要瓜分朝鲜的那些人来说,不约而同的看准了这条把朝鲜半岛大致等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北纬38度线,或许真的只是巧合。历史上最早提出“38度线”的是日本,年日本和俄国密谋要瓜分朝鲜半岛,日本就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的建议。也许正是因为日本的这次提议,在不久后的年,日俄战争爆发前,俄国“很自觉的”控制了朝鲜半岛 以北的地方,不干涉日本在 以南的军事行动。这两次划分,均表达在口头上,并未实现对朝鲜半岛的真实划分。
而真正使用 并对以后造成深远影响的是二战后期。准确的说源自一个美国人在匆忙中的一次决定。年2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斗胜负明朗之际,美英苏等同盟大国便开始商量怎么瓜分胜利果实。在雅尔塔会议上,对于朝鲜战后的处理意见仅是“世界托管”,美苏划分红线区域也尚未把朝鲜列入之内。但是,在美苏联合对日作战的前夕,他们却又不约而同的开始垂涎于朝鲜半岛,各自扒拉着自己的算盘,背弃了当初雅尔塔会议的协定。8月,苏联通知美国,在对日宣战后,将出兵朝鲜。而美国也早已把汉城的重要性提升到跟东京同等位置看待。
当日本本土第二次升起蘑菇云的时候,苏联也发动了对日关东军的全面攻击。战争进展的非常顺利,以至于出乎了美国的意料,日军的大溃败让华盛顿的陆军参谋们不得不在深夜匆忙之中起草接受日本投降程序的命令,而具体起草人是一名叫博尼斯蒂尔的上校参谋。此时美国白宫各高层正在急切的等待批复这一命令,博尼斯蒂尔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博尼斯蒂尔很清楚当时的情况,苏军将会很快进攻朝鲜,而美军却远在日本的冲绳,苏军完全有可能在美军到达之前占领朝鲜全境。他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拟定一个能让苏联接受的军事分界协定,从而阻止苏联独吞朝鲜半岛。
或许这一点看起来并不太难,博尼斯蒂尔本打算以朝鲜半岛的行政划分为受降界线,可是手头的地图是一张世界地图,他并没有找到这个界线。在经过了一番观察后,他最终选定了北纬38度线,因为这条线差不多正好把朝鲜半岛平均的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于是这条只存在于地图上的一条纬度线便被写进了他起草的 号命令里。也许博尼斯蒂尔自己都不知道,在匆忙之中他所选定的这条线,对朝鲜半岛影响至今。草案提交以后,美国海军部还曾建议以39度线界,这样可以把大连港划到美军的受降范围内,可是他们在讨论这个草案俄时候,苏军已经开始在朝鲜半岛登陆,为了避免让苏联反对,最终决定了还是以38度线为界。
这一方案交给苏联后,苏联对这个 的分界线没有任何异议。20天后,美军登陆朝鲜半岛,他们感到意外且高兴的是已经南下到达汉城的苏军并未占领汉城,严格遵守协定主动返回 以北。从此以后,这条并没有实际存在的北纬38度线便成为朝鲜半岛横贯东西看不见的鸿沟,也成为今后朝鲜半岛无数争端的起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