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提起赛里木湖,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赛里木湖,一年四季,美景如画,让人心旌荡漾。都说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是因为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就是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州霍城县,就是离我以前居住地比较近的地方,所以成了我们一年四季可以打卡的景点。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约.9米,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6.4米,最深处可达米,蓄水量达到亿立方米。
“赛里木”是哈萨克语音译,意为“祝愿丝绸之路行人平安”,也有蒙古语“山脊梁上的湖”音译之说。汉语又名“三台海子”,因湖东岸的三台是清代设立的鄂勒著依图博木军而得名。查史料记载,这一路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三岔口处,历史上一共有五个“台”(驿站),分别为一台、二台、三台、四台、五台。而这几个“台”大约在元朝就设立了。那时候,位于我住的伊犁境内的阿里麻力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哈台汗国的都城,来往于阿里麻力的商贾旅人川流不息,且多为骡马徒步行走,故而设此“台”多为旅人过客歇息之用,当然也为军事服务。此处的“三台海子”,由此而生。后来,清王朝也沿用了此方法。由于丝绸之路要经过赛里木湖,因此,湖区还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敖包(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不过,我去了几次都未曾谋面这些古迹。
另外关于赛里木湖的来历,有许多版本的传说,但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传说,基本上是一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尾,我就选择一个简单明了短小的故事情节告诉大家。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还没有赛里木湖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姑娘与叫做雪得克的哈萨克族青年男子彼此深深相爱。可是凶恶的魔鬼贪婪切丹姑娘的美色,将切丹抓入魔宫,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
在魔鬼们的追赶下,切丹跳进一个深潭。当雪得克勇拼后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也跳入潭中殉情而死。霎时,潭里涌出滚滚涛水,将魔鬼们全部淹死。这对恋人的真诚至爱和悲痛泪水也化成碧蓝的湖水,从此辽阔的草原就变成了一片汪洋,就是现在的赛里木湖。那对含恨而死的情侣,在波涛汹涌中又化作了两座形影不离的小岛,至今厮守在万顷碧波的湖面中间……
这就是赛里木湖美丽的传说,动听凄美,让人哀婉嗟叹。无论如何,赛里木湖的美都是让人惊叹和震撼的。
春季的赛里木湖,虽然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到处可以看见残雪和欣欣然睁眼的青草野花。站在缓缓的山坡顶上放眼望去,赛里木湖的湖面镶嵌在群山和绿草之中,宛若翠绿松软的丝绵上搁置着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一眼望不到边际,湖水随天气的颜色而变化,蔚蓝的天空映在它的水面,整个湖水清澈碧蓝,连天空都比不上它折射出来的美丽,朵朵白云也只能充当它的陪衬。
夏季的赛里木湖水清透凉爽,甚至有点儿刺骨,它就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始终高悬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远看天水相连,群山环绕,碧水青山,美景如画。这时湖边的整个湖畔草地宽广无垠,青草如茵,小小金花,遍地开放,牛羊如云、牧歌悠悠,毡房点点,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丝绸之路的魅力画面,可以使人们充分体验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领略赛外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秋季的赛里木湖,天高云淡,森林青翠,俯瞰湖面,天是蓝的,水是蓝的,蓝天融于水,水波润着天,这真是群山环绕、天水相映的美图欣赏。看着那片湛蓝,沁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这时,虽然原来的青草已经开始微微泛黄,但是秋高气爽的赛里木湖更有一番魅力。
冬季里的赛里木湖,只见瑞雪飞舞、银装素裹,雪涌水凝,葱萃的苍松与洁白的雪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北国林海雪原的壮阔景色。茫茫雪原,无边无际,每年的冬季冰雕展更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为整个冰冷的冬季,增加了色彩和活力。
赛里木湖,一年四季,风景美如画。在这里,可以环湖而行,也可以搭上帐篷,欣赏夜晚高空的星辰,可以做一个天边云梦。
赛里木湖还有一个难解之谜,就是赛里木湖的水不能喝,鱼不能养,水面不能划船,说水中有水怪,曾经淹没过船只。无论怎样的传说,都给赛里木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赛里木湖就像是一个无暇的天然翡翠镶嵌在新疆天山山脉中,成为新疆旅游业中最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