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天,航程3.86万海里,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号圆满完成环球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于5月18日顺利返回青岛。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航次组织实施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及参航单位有关负责人等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迎接。
队员走下舷梯崔鲸涛纪岩青摄
小学生为队员系上红领巾崔鲸涛纪岩青摄
队员家属到码头迎接崔鲸涛纪岩青摄
上午9时20分,科考队员从舷梯走下“向阳红01”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随后,全体人员齐唱国歌,青岛市小学生代表为科考队员系上鲜艳的红领巾。
本次科考参航单位25个,参航船队员人,由大洋第46航次和中国南极第34航次两部分组成,是“十三五”期间组织的第一个融合资源、环境、气候等多学科交叉的环球综合考察航次,也是“向阳红01”船交付使用以来首次执行的跨洋区、至极区的综合远洋考察航次。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石学法介绍,本次科考跨越了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整个太平洋,历时天,航程3.86万海里,圆满完成了大洋、极地多项科考任务,实现了资源、环境、气候三位一体的高度融合,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开启了我国深远海科考的历史新篇章。
据悉,本航次在中印度洋海盆区开展了深海稀土加密调查,进一步圈划出稀土超常富集核心区域,深化了对稀土分布范围及成矿规律的认识,使我国成为目前调查研究印度洋深海稀土程度最高的国家,并在调查区和走航途中开展了水文气象、地球物理、生物生态、微塑料等多学科综合调查,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白龙”浮标,为评估印度洋的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南大西洋热液硫化物考察获得重大突破,发现多处矿化异常,获取了大量热液硫化物样品,使我国成为目前调查研究南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南极海域,“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联合执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大洋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对我国南极科考相对薄弱的大西洋扇区进行了大范围“体检”,创造海洋科考多个“首次”。
“向阳红01”船在东南太平洋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也使我国成为目前调查研究东南太平洋深海稀土程度最高的国家。
(来源:中国海洋报记者崔鲸涛纪岩青杨洁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