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断后不乱二战美国如何和英国博弈并成就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144562448561633&wfr=spider&for=pc
前言:年的春夏两季,对英国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日子,它遭受着接二连三的厄运。年7月,德国挟一个月内征服西欧四国的余威,对英国发起了“海狮行动”前的大不列颠空战,将英国压缩在英伦三岛动惮不得,此时的英国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靠着全民同仇敌忾,不畏牺牲的士气孤军奋战,抗击德军。年9月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又在非洲和巴尔干对英帝国的势力发起了全面进攻,使得英国有限的海外运输渠道面临被截断。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年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远东的日本帝国开始将它的“北进”战略转变为“南进”,从而对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展开围剿,特别是年4月日苏两国签订中立条约之后,这样的危机越来越成为现实。英国和他的英联邦势力在全球范围内被德意日三国围剿,一旦英国的海外势力被三国剿灭,英国将完全被困死在英伦三岛。英国在苦苦支撑。年5月起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和他的前任张伯伦完全不同,是个完全的抵抗派,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之下,他以坚强的斗志向全国人民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我们绝不投降”的演说。虽然在人民面前表现得如钢铁一样坚强,可是背地里,丘吉尔还是放下大英帝国的身段,向大洋对岸的美国伸出了求援之手,他于年12月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求助信。可是随后德国在非洲和巴尔干的用兵,陡然又增加了丘吉尔身上的压力,他不得不忙着应付眼前的危机。随着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英国的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可是世界范围的战争却已经扩大,战争已经形成两大阵营,一方是德意日轴心,另一方是英国、苏联和远东的中国,而中国和苏联都急需要援助,尤其是工业化非常不发达的中国,正靠着自己的血肉长城将百万日军拖在中国战场,让英国害怕的是,英国得到了中国给出的情报,由于面临日本“南进”的威胁,美国正和日本秘密和谈。这样的消息让丘吉尔彻底坐不住了,他认为必须将美国拉过来,为此必须和美国总统会晤。一、对英国的不放心,使得美国急切想和英国谈一战后,美国亲手缔造了华盛顿会议后的体系,它一直希望通过有技术含量的开放市场对待竞争,可是,德意日强占领土,垄断市场的方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显而易见,以美国自身长远利益出发,他应该和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站在一起,可是,此时德日同样需要美国,也许,只要德日两国不过分,大家和气生财还不错。于是,美国决定对德意日和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都进行物资输送,利用战争搞活国内经济。一个现象出现了:美国援助英国、苏联和中国,也同样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钢铁和石油。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了抵抗德国的主战场,而日本日益表现出掉头“南进”的势头,这让罗斯福有一种紧迫感,他不愿意德日赢得战争,因此觉得还应该加大对苏联的援助,同时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因为美国还需要中国拖住日本。而此时以英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尤其英国和苏联的联手,让美国感到了不安,美国担心:英国会像一战前那样,与其它国家就欧洲领土或其它涉及战后安排的重大问题事先达成某种秘密交易。美国最大的不安,就是担心英国和苏联已经签署了某种秘密协议。于是,不安的美国非常想和英国谈一谈。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说:“如果我能和丘吉尔坐在一起谈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恰巧英国主动伸出了手,美国很高兴。二、丘吉尔认为以自己的口才可以折服罗斯福接到丘吉尔的信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立刻派顾问霍普金斯到了英国。霍普金斯见到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后,首先就问起英国和苏联是否有秘密协定的问题,艾登立刻回以外交辞令:“为了保持自由之手,不会做任何尴尬的承诺。”这样的回答,不但没有打消美国人的疑虑,反而让美国人更加疑惑,也更加希望和英国人签署一个两国合作的书面文件。于是和英国人的会晤又成了美国人的急切要求。可是,有着自己利益考量的美国人并不想被英国人拖着走,于是年7月11日,罗斯福对第二次去英国安排他和丘吉尔两人会晤的霍普金斯交代了重点:要求英国(和苏联)不论出于宣传还是其他任何动机,都不能在经济或领土调整方面做出承诺;不能答应英国要求美国参战的请求。此时对丘吉尔来说,他只要和罗斯福见面,其他都不重要,因此,罗斯福似乎无理的条件对丘吉尔来说并不是障碍。丘吉尔相信,只要见了罗斯福,他就能转变罗斯福的态度。因为丘吉尔对自己的口才非常自信,他曾在自己的随笔中这样写道:在上帝赋予人类的所有才华中,什么都比不上演讲的口才这般宝贵,具备这种才能的人所拥有的权力将胜过一位伟大的君主。也正是凭借这种口才,丘吉尔才将英国民众鼓舞得斗志昂扬。于是,英美两国敲定于年8月9日在加拿大纽芬兰会晤。三、英美两国为着各自利益的博弈由于是在战时,因此英美两国对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进行了绝对的保密。尽管大西洋上满是德国潜艇组成的“狼群”,可是海军大臣出身的丘吉尔,还是冒险乘坐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抵达纽芬兰,这是一艘吨的大型战列舰,罗斯福则乘坐“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抵达。8月9日到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在纽芬兰东南部阿真舍小镇外的普拉森奢湾进行了会晤。此次重要的会晤,丘吉尔得到了罗斯福的承诺,即德意日也是美国的敌人。之后,两人首先交换了对这场战争目的的看法。罗斯福的目的是建设“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不虞匾乏自由和免除恐惧自由”的世界。丘吉尔认为要达到“反对非正义战争、保持安全、促进经济平等、保障人类福利、维持社会正义”的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对战争的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罗斯福急切地想见丘吉尔,就是担心英国和苏联有战后瓜分世界的秘密协定,因此他关心的是战后问题。丘吉尔急切想见罗斯福,是因为英国正承受着德国的打击,人民在用生命和德国硬拼,因此英国迫切需要解决实际的战争问题,希望美国出手援助,将美国从美日谈判中拖出来,并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中参战。大方向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到两国的文字协定。英国方面,丘吉尔亲自起草了一个联合宣言初稿,在绪论上写有:寻求和商定面对纳粹和德国侵略保障其各自国家的安全以及解除由于德国的侵略而引起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危难的对策。丘吉尔在绪论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的侵略,就是要逼迫美国参战。敏感的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了丘吉尔的意图,于是将这个条款进行了修改:认为他们两国(英国和美国)国策中某些共同原则应该予以宣布。他们对于世界抱有的一个美好未来局面的希望是以此项政策为根据。同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