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年,是宇宙创生到今天的距离,这个时间距离,已经藐远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而即使如此,它相对于宇宙的时间,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用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著的《时间地图:大历史,亿年前至今》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本书所涵盖的亿似乎只是春宵一刻罢了。”(P)。这本书,也以这句话作为它的结尾。大卫·克里斯蒂安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大历史”的概念,而这个“大历史”显然与华裔学者黄仁宇所说的“大历史”还不是一回事。黄仁宇所谓的“大历史”是从“小事件中看大道理”,这才有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里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风格,而实际上黄仁宇专注于对明朝这一个看似没有什么特点年代的细究严查,更多地像是对西方历史学的一次依样画葫芦,因为西方有一个重要的中世纪结束的历史转折点,大致的年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这一时点,世界近代史的欧亚格局,也由这一个节点所规定,这个时间点在年。所以,西方历史中,将与这一时间点相近的年作为近代史的开端。而万历十五年的时间对应的是年,黄仁宇将之定性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是黄仁宇努力把中国近代史向上溯源拉扯,以接近于西方近代史的开端年代年。从这个角度上讲,黄仁宇在“大历史”研究上并没有什么创新的意味,只不过他在尽力把中国历史拉到西方主流历史的框架模式里。而实际上,中国近代史开启的年代,还需要到年才能够让我们看到足够的巨大的跃迁。与黄仁宇不同的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真正落脚的是体量的巨大,这本书把宇宙诞生于亿年前的那一刻,作为它的大历史的开启年代。他在《时间地图》这本书中,从宇宙洪荒时代的高度压缩的一个点开始,然后开始了大爆炸,直到星系产生,地球出现,生物萌芽,人类现身,这一部分占了全书的将近一半的篇幅。而它的结尾,还预测了我们的这个星球及所身处的宇宙的未来,这同样是一个惊人漫长的时间段。在一个无法预知的总的宇宙时间段里,已经过去了的亿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而人类出现的历史,只不过五千多年,这个时间,相对于亿年,简直是闪电一般的纤细的瘦身模样。这样,《时间地图》的容量是巨大的,但是,既然我们是人类,还是将前面的宇宙生成史与人类进化史剔出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