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搭载深海潜水器下潜至海洋深处,科学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文|高仲泰

年5月,当时已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在9天内先后3次搭载“深海勇士”号下潜至南海深处,成为全世界年龄最大的深海潜入者。原计划考察海底冷泉的汪品先却意外发现了冷水珊瑚的“深海园林”,这让他欣喜异常。冷水珊瑚生活在黑暗冰冷的深海,靠海雪带来的养分生存,大西洋发现过不少处这一珊瑚种类,但西太平洋海域此前基本上没有发现。汪品先此次意外观察到的首先是一丛白色的竹节珊瑚,接着又发现了更多矮小的扇珊瑚和玻璃海绵,它们共同构成了黑暗世界里的“园林”。陆地的园林靠植物,南海深水的“园林”却全是动物。在此之后,南海的多座海山上都发现了大片的“深海园林”。这一发现具有历史性意义。作为一位海洋科学家,汪品先凭自己的敏感和经验取得了这个突破性收获。

潜水器机械手在海底采集生物

生物学家贺丽生已下潜深海多次。她说,以前我们不知道深海里有生物,现在我们通过深海载人潜水器发现深海里有很多种鱼,有种狮子鱼居然能够生活在米的海底。在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里,这些生物能够生活得那么自如,真是匪夷所思。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生命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狮子鱼是一种奇特的深海生物。它们游动起来的时候很像狮子的头部。在深海环境中生存,极其不易。深海鱼的骨骼通常都很薄,而且是弯曲的;肌肉组织因为要适应高水压而变得柔软无比;体内也会有一定的海水,为的是保持水压平衡。

贺丽生到过万米深渊马里亚纳海沟,她完全被它独特的环境吸引住了。“快要触底的时候,我们3个人突然都不说话了,大概是被深海的宁静感染了。我记得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怎么这么安静啊!那种安静所带来的神秘感和庄严感,很可能只有到过海底的人才能体会到。”贺丽生说,“我趴在观察窗口往外看,发现这里的生物非常多!我记得看到过几只钩虾,以及很多海参,还发现了不少多毛类生物。”

年5月,我国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还发现了10片珊瑚林,珊瑚就好似一朵一朵海底的花儿一般。此处有珊瑚林生存,确实很难得。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七〇二所”)高级工程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电气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驾驶张伟曾下潜深海30多次,3次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年11月20日下午,无锡图书馆举行了题为“弘扬载人深潜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的讲座,在讲座中张伟对海底做了深情描述,谈到了黑烟囱或白烟囱似的热泉。热泉喷发出滔滔的、滚烫的黑色液体,那里存在着生命的奇观,积贮着亘古的力量。热泉已被证实极有可能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众多深海动物和人类有着出乎意料的、惊人的相似性。

这几幕深潜场景像一盏盏烛火,点亮黑夜般的深海,那里原本漆黑一片,没有光亮,什么都看不见。海底世界沉淀了太多,蕴藏着太多的奥秘。这些场景折射出一段绚丽的传奇,一个里程碑事件——中国在落后50年的差距下,壮志凌云,一举研制出高水准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有了这样的深海之舟,我们才能抵达深海,就如同有了火箭和飞船,我们才能在宇宙航行一样。在挺进地球最后边疆的历程中,我们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叩响了深海这扇沉重而古老的大门的门环,直抵深渊的最深处……

大海是宽广的,比大海更为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这是一个关于探索寂静的、未知的深海的故事。

不是科幻,也不是童话,而是中国人切切实实的行动。

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着的旅人。

探索是人类的天职和本能。人类总是向往未知,希望揭开真相。古往今来人类的探索,都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好奇或征服之心。

(摘选自《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

《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

高仲泰著

译林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从立项、设计、研制到海试的历程,记录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接连创造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重大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