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329464.html
战争新视角,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以史明理
浩大的大西洋堡垒是由谁建造的?真相也许令人吃惊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从挪威北部沿着海岸线南下一直到西班牙,建造了长达公里的大西洋堡垒,无论从布置障碍物的数量还是耗费的水泥和钢材来说,都可以说是无出其右了,那如此规模浩大的大西洋堡垒到底是由谁建造的呢?真相可能令人吃惊,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大西洋堡垒的建造者们。
二战时期一直任职托特组织,并于年出任托特组织建造办公室主任的弗朗兹·沙维尔道斯科中将,年5月7日在巴伐利亚的泰根湖被美军抓获。战后,其为美国驻欧洲军队司令部撰写的关于托特组织的详细资料中,道斯科写道:
年希特勒下令加紧西线防御工事的建设,由于工程巨大,加上军区所属的要塞工兵部队缺乏经验,在筑垒选定、控制、工人雇用、建筑材料运输、分布等事情上,工程部队乱了手脚,希特勒立即指定当时还是德国高速公路筑路总监的托特博士来负责此事。托特博士不仅精通土木工程和建筑,而且对经济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年德国经济增长缓慢,他通过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来刺激德国的工业,年短短一年时间,在他领导下德国多了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而这一时期建筑物资生产行业和一些相关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在这以后,德国几乎每年都新增公里的高速公路。同时他在建设中提出的一些精辟的建设理论成为德国建设行业新的标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人居住地区,如何管理和召集劳工成为最大的问题,而托特博士对此也非常有办法,这也为后来托特组织的高效运转奠定了基础。
●托特博士加快修建高速公路对于年后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道斯科还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录了托特组织参与大西洋壁垒的建设,在最关键的时刻德军需要在短期内在防线上浇注万立方的混凝土,劳工的召集成为当时最为头疼的事情,而在希特勒眼里,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还能为国家建造公里高速公路的托特博士肯定就是不二的人选。
●作为托特组织的负责人,弗里茨·托特在德军空军中仍保有少将军衔,这是其身着空军制服时拍摄的照
托特组织由弗里茨·托特组建于年,成立之时的主要任务是修建高速公路。经过5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并参与了齐格菲防线的修建,但当时它还没有正式名称。年6月,托特在组织内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建筑公司,同年6月18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这个组织命名为托特组织。此时托特组织成员还没有制服,只相当于德军的辅助性队伍,而且在齐格菲防线上还只是承担修复铁路和小型桥梁的建设任务。随着德军在西线作战上的节节胜利,托特组织伴随着德军前进的步伐规模日益膨胀,人数上涨到了2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德国人。德军在占领欧洲大部分国家后,托特组织的规模达到了顶峰,此时组织内的一部分德国人变成了工头,开始分发卡其布的制服和徽章,此时大部分成员都是占领国的劳工或者一些志愿者。希特勒宣布,高贵的德国士兵不再从事于炸石或者搬运水泥等卑贱的活,转而由托特组织内的外国劳工取代。
●托特正在和施佩尔一起观看工地的沙盘,后者在托特去世后接管了托特组织
●托特组织的自办报纸,时间标明为年7月24日。托特是个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组织,绝非一般性质的劳工机构可以比拟,这点从它所具备的阶级制以及拥有被官方许可的出版物可以看出
至年,托特组织大约有万人,且数量还在继续上升。在施佩尔上任后,托特组织的建设开始变得更像军队,配备了武器(为了防止游击队的偷袭)和自己的医疗队伍。帝国末日的到来使得德军的伤亡日益上升,托特组织内的大部分德国人放下铁锹进入军队参战,结果造成了组织内德国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不得不把一些曾经服过刑的德国人推上了托特组织的领导岗位。此时组织内的人员构成则更加混乱,在西线,荷兰人、丹麦人、比利时人、挪威人用带着各地口音的语言在交流着,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组织成员几乎都是当地人,而在东线,为了活命的苏联人也大批加入了托特组织,而一些犹太人为了防止被抓到集中营杀戮也混进了托特组织,至年11月托特组织瓦解时,苏联人居然成了托特组织的最大组成部分。
●接任弗里茨·托特的阿尔伯特·施佩尔,这位身材魁梧、脑子活络的托特新首领以及战时工业部长深受希特勒器重,更因为其是希特勒的私人朋友以及艺术家的身份,得到其他部下无法享有的礼遇
在大西洋壁垒的建设过程中,托特组织的劳工贯穿了整个防线,仅在挪威、丹麦到法国这段防线上,托特组织就投入了11.2万德国人和15.2万法国人,而在这15.2万法国人中,有1.7万人来自法国的北非殖民地。
在正式投入建造大西洋壁垒之前,托特组织在西线的主要工作包括:
1、运河和河流网络的疏导,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此外,托特组织还负责修复了战时损毁的大量港口,如布洛涅加来、敦刻尔克。同时进行的工程还有在比斯开湾修建的大型油库和防空设施,这些油库的结构强度要求比较高,当时托特组织内的一些专家对此进行讨论后拿出了合理方案。布鲁塞尔地区空军司令部还要求托特组织修建了该地区的野战机场。
2.在格里斯一纳兹角建设重型炮台。
3.堡垒化的U艇基地建设。
●德军的U艇洞库。图中显示的是年在法国港口波尔多正在加紧施工的德国U艇洞库,德军在大西洋防线上建造了数量众多的U艇洞库。建造这些设施的劳动力来源均依靠托特组织提供
年秋托特接到希特勒命令,在大西洋沿岸建造堡垒化的U艇基地,能够有效躲避盟军空袭,首批开工的是布雷斯特、洛里昂、圣纳泽尔港,后期还包括地中海沿岸的马赛、土伦等港口。先由工兵的一些高级专家绘出设计草图,然后交由托特组织完成细节的设计,托特组织最后总共修建了96处堡垒化的U艇基地。当最后盟军发起攻击时,另有33处尚处于建造之中。
●托特组织雇佣的劳工,中间穿制服的为工头,这些劳工主要作为技术人员为德军服务
虽然托特组织是负责建造大西洋壁垒的主要工程单位,但其实它只是参与这个规模宏大的项目建设的5个部队之一,这些部队分别是:
一些独立部队,特别是驻防在大西洋沿岸的步兵部队,自始至终都参与了防线的建设,如散兵坑、战壕的开挖等;
野战工兵师或者陆军的一些工兵部队,这些部队任务较重,承担桥梁、小型港口的建设,所有的爆破任务和障碍物的预制都由这些工兵部队负责,另外还有所有地雷的埋设、埋设地点的记录也由工兵部队负责;
陆军工程营,负责轻型防御工事的建造,混凝土厚度不超过1米,可以抵御子弹、弹片,但无法经受航空炸弹的爆炸;
要塞工兵营,这些部队主要负责运输重型武器,建造供重型车辆开进的公路、凿通隧道,撰写防线进度报告、绘制防线地图,监督托特组织的建设工作,整个工程部队由国防军工兵及筑城总监阿尔弗雷德雅各布工兵上将负责,雅各布上将手下汇集了大量的德国建筑学精英,是当时德国工程部队的主力之一;
托特组织是工事的主要施工单位,负责采挖石料、开辟大型隧道,修建发电站和铁路,提供各种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同时还必须和协助德国海军从海上运输物资,建造港口,以及对参与防线建设的民间公司进行监督。
●大西洋防线上法国境内的一处工地上,托特组织的一名工头正在和工人交流,工头的军衔臂章在他的纳粹臂章下方
虽然防线的建设大部分由托特组织和德国现役部队负责,但这里不得不提到帝国劳工组织(RAD,德语Reichsarbeitsdienst),这个组织的前身是义务劳动服务组织,战时属于准军事组织。希特勒当年还未上台时曾慷概陈词“一定要解决国内的失业间题”!等他上台后他确实解決了这个间题,不过却采用了一种非常规方法一一强迫国内的劳动力参加战争机器的建设。年6月26日,德国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所有无犹太人血统、年龄在18-25岁的德国男青年在服役前必须参加帝国劳工组织,并且要在军团内服役半年以上。结果,后来凡是没有在冲锋队、帝国劳工组织或者希特勒青年团服务过的人都不能从事任何工作。
●帝国劳动军团开赴工地施工,这是部队在根西岛上的圣彼特港行军时的照片,在托特组织抵达根西岛时,岛上的防御工事主要由帝国劳动军团负责建造
德国平民通过帝国劳工组织的服役,能够承受较大负荷的劳作,而且该组织采用准军事化管理,进入其中服役一段时间后可以快速完成从平民到士兵的转换,他们正式进入作战部队后就比较好管理了,这也是帝国劳工组织被希特勒称赞的地方。
●泽西岛上,帝国劳工组织的成员正在协助德军炮兵部队建设岸炮工事,由于人手不够,很多工事都是由德军炮兵自行建造
年8月,帝国劳工组织的规模达到了顶峰,在编人员达到了空前的36万,共有个连,其中有60%的成员进入部队服役。波兰战役后,希特勒要求帝国劳工组织保持规模,由于人员充足,希特勒最后调动了相当数量的帝国劳工组织连队前往大西洋沿岸建造防线。到后来该组织的成员除了要开挖战壕、建造工事外,还要担负操作防空火炮甚至埋设地雷等任务,原先盟军认为帝国劳工组织成员为非战斗人员,但后来看到这些人操作防空火炮对盟军飞机开炮甚至埋设地雷,因此感到非常恼火,认为他们违背了日内瓦公约。
●这些庞大的堡垒和巨炮都是帝国劳工组织和托特组织依靠大量人力修建安装完成的,然而在日后的抗登陆作战中,其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基本上成了摆设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