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上空的神秘区域,日本卫星失控撕裂

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瞳”卫星是日本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顾名思义,它能观测到高能天体释放的X射线,被日本科学家寄予厚望,于年2月发射成功,但3月时就遭遇了意外,当时“瞳”卫星正经过南大西洋上空,突然卫星开始以奇怪的姿态旋转,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出了多条修正指令均无法修正其姿态,最终“瞳”卫星在高速旋转下解体,撕裂成了多块太空碎片,事后经过调查,发生意外时该轨道没有检测到太空碎片,这意味着并非撞击事件,那“瞳”卫星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经过调查,事发时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电路出现故障,日本专家认为,应该是太阳辐射中的物质将其CPU击穿导致卫星姿态出现异常,当时“瞳”卫星正经过南大西洋上空的一片区域,这片区域有着“太空百慕大”之称,而“瞳”卫星在设计时已经进行了加固,就是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意外,但没想到该区域的辐射这么强,还是导致卫星模块损坏,最终解体,那这个所谓的“太空百慕大”是什么呢?

早在年的时候,美国 颗卫星探险者1号在千米的高度探测到此处辐射为0,同年的探险者3号卫星也发现了同样情况,令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而美国科学家范艾伦则认为此处并非没有辐射,而是辐射导致仪器失灵所致,经过研究他最终发现了此处的辐射带,这个辐射带也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

了解航天器的人应该知道,在千米到千米的轨道上,卫星数量很少,正是由于此处是范艾伦辐射带粒子最密集的区域,但地球上有个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南大西洋的一片区域,此处由于地磁异常导致范艾伦辐射带的辐射范围可以低至千米,“瞳”卫星正是由于运行至该区域才出现了悲剧。

这个区域的存在也给不少航天器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比如哈勃望远镜的运行轨道为千米,每天至少会经过一次该区域,而哈勃望远镜每次经过该区域的时候都要关闭设备,防止发生意外。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因此空间站设计时必须做相应的防辐射加固,否则将会出现“瞳”卫星那样的故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